|
兩岸媒體記者祭拜炎帝(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神農架8月12日電(記者 海涵)自古以來,中華兒女一直都以炎黃子孫自稱,炎黃二帝更是被歷代中國人尊奉為華夏始祖,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精神動力。在神秘的神農架,建有一個頗為壯觀的神農祭壇,神農祭壇吸引了無數的港,澳,台胞和海外僑胞尋根,祭祀炎黃子孫的祖先——炎帝神農氏。
11日上午,參加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的記者一行在神農祭壇共同祭拜了中華兒女的先祖炎帝神農氏。
對炎帝的祭祀非常講究,表現之一就在於祭祀開始時間的規定。據了解,在神農祭壇,每天的祭祀活動都於上午九時九分開始。之所以設定在九時九分,是因為在古代,“九”被認為是最大的數字,《易·乾·文言》中曾說,“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九時九分,伴隨著肅穆的鐘聲鼓聲,神農壇司儀宣布祭拜儀式開始。而後,司儀率先上香、敬酒、叩首。緊接著,司儀開始恭讀祭文——“維公元二零一九年八月吉日,誠邀四方賓朋,謹以鮮花雅樂三牲五穀之儀,豐隆致祭於炎帝神農像前,曰:偉哉炎帝,照耀紅黃,澤被華夏,聖徳皇皇。首創農耕,五穀芳香,親嘗百草,救死扶傷。織麻為布,初制衣裳。日中為市,交易始倡。為琴為弦,音樂悠揚。教民安居,架木造屋。炎帝文化,光大弘揚。尊我始祖,愛我中華。緬懷始祖,鑒我衷腸,黃天厚土,伏惟尚饗。”
恭讀祭文罷,兩岸媒體記者在司儀的引導下握香許願、點香上香並叩首。
祭奠活動結束後。進行了文藝演出,用歌舞再現了神農氏曾踏遍神農架千山萬水的場面——他架木為巢,供老百姓居住;他搭架采藥,編寫藥書,為民治病;他鬥凶獸、懲惡人,弘揚了人間正氣;他教民稼穡、養蠶、紡織、種樹、采茶、制陶、制末耜、飼養禽畜、創集市貿易、作琴瑟、創歌舞,與民同樂,太平盛世的盛況。
關於炎帝的傳說,民間百姓總是津津樂道。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
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傳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爭,分別是:陝西寶雞、湖南會同縣連山、湖南株洲炎陵縣、湖北的隨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動範圍在黃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說是今寶雞市渭濱區的清姜河,一說是今寶雞市岐山縣的岐水。)一帶時部落開始興盛,最初定都在陳地,後來又將都城遷移到曲阜。
相傳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藥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傳說炎帝部落後來和黃帝部落結盟,共同擊敗了蚩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