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明園公園南大門(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周口4月11日電(記者 海涵)台灣的明乘法師曾投資兩千萬元為大陸的一個公園修建了一座門,即河南省上蔡縣蔡明園公園的南山門。此門6柱5門11式牌樓,高35米,寬75米,南北跨度為15米,被稱為“亞洲第一門”。
10日上午,兩岸媒體姓氏尋根聯合採訪團一行參觀了蔡明園公園南門。只見南大門柱、梁、舫彩繪,外部由石雕硫瓦、基座彩繪構築而成,內部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是一座古今結合建築。大門石塊雕有四大天王、八大金剛、飛天等形象,其中集花、魚、傘組成的圖案,代表人民期盼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心願。
正門上方南面寫“蔡明園”三個大字,由原國家政協副主席、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親題;正門上方北面“回頭是岸”四個大字由台灣大香山觀音禪寺長老、當代世界著名高僧釋明乘法師所著。明乘法師何以會在上蔡投資建門並親贈墨寶?原來明乘法師俗名陳國勛,祖籍正是上蔡縣東洪鄉曾陳村。大師所提的“回頭是岸”四字也蘊含著期盼台灣早日回歸祖國之意。
近年來,蔡明園廣場已成為上蔡縣大型文化活動、居民娛樂的重要場所。中國·上蔡重陽文化節和每年的“歡樂中原·和諧上蔡”廣場文化活動曾在此舉辦。
重陽文化也是發源於上蔡縣的一個重要的傳統文化。重陽成為節日,始於東漢時期。南北朝時,南朝人吳均在《續齊諧記》一書中引用了一個故事:汝南人桓景跟隨一個叫費長房的高人游學多年。有一天費對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們家有災。讓你的家人縫制布囊,裡面裝上茱萸,然後把茱萸囊系在手臂上,登山喝菊花酒,此災可消。”桓景依費長房所言,舉家登山。傍晚,桓景一家歸來,發現家中飼養的雞犬牛羊全都死了。費長房知道後說:“這些家畜已經代人受災了。”吳均在《續齊諧記》這本書中接著說:現在人們九月九日登高飲酒,婦女戴茱萸囊,“蓋始於此”。公元前206年,西漢高祖劉邦置汝南郡,治所在今上蔡。所以,文中所指"汝南"即為上蔡,桓景是上蔡人。桓景所登之山,就是現在上蔡縣城西部的蘆崗。
蘆崗,古名岡山,俗名臥龍崗。彼時,汝南郡一帶一馬平川,唯獨上蔡城西一岡突起。岡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7公里,最高處97.2米。蘆岡的制高點--今天的蔡侯望河樓,又稱玩河樓或看花樓,是當年恒景登高之所在,至今尚存“重陽登高處”殘碑。明清以來,經常有人到此登高賦詩。清代的“探花”程元章在朝內做事,每次回家也總要掂上幾瓶家鄉的“狀元紅酒”,來這裡對樓長飲。清人冀景雋有《望河樓劇飲》詩,李士英有《重陽偕友登望河樓》詩,均描寫在望河樓瞭望景色和佩戴茱萸、飲菊花酒的情況。
兩岸媒體姓氏尋根聯合採訪活動由河南省台辦主辦,其主題為“傳承中華文化暨尋找鄉愁”,中評社、聯合報、旺報、中天電視台、台灣導報、指傳媒、冠騰傳媒、民生新聞網、新華社、鳳凰網、中新社、國際在線、華夏經緯網、台聲雜誌社、梨視頻、河南日報、河南電視台、大河網等18家媒體受邀參加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