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與抗戰精神傳承研討會在南寧閉幕(中評社 徐夢溪攝) |
中評社南宁8月22日電(記者 徐夢溪)21日上午,第三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與抗戰精神傳承研討會在南寧閉幕,會議期間,兩岸專家學者就抗日戰爭的歷史記憶、抗戰歷史傳承、抗戰與台灣、抗戰歷史的升華的議題深入研討交流。
大會邀請到近30位專家學者發言,內容涉及抗戰史研究的多個面向,不僅有抗戰時期的國共合作、正面和敵後戰場、昆侖關戰役等具體戰役的研究,還包括西方世界對抗戰的認知和日本對華戰略的研討,以及對教科書、影視文學的討論等。
閉幕式上,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會長王建朗做大會總結時評價說,本次會議成功舉辦,會議的議題廣泛,研究深入,氣氛友好、理性、平和。通過這次會議,兩岸雙方發現了差異,同時增進了友誼。論壇在前兩次的基礎上有所進步,關於對台灣民眾參與抗日的部分的研究出現了新的進展。他強調,會議未來還會繼續辦下去。
三年來,研討會在共享史料共寫史書的同時,一直重視抗戰史在青年群體中的傳承問題,因此保持著邀請兩岸青年,特別是台灣青年參會的傳統。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陳崢認為大會這樣的安排意義深遠。多年來台灣對教科書的删改讓台灣青年人對大陸有許多不清晰的印象。我們要和台灣青年學生多溝通、多交流,學者應有提供正確的歷史知識給大家的意識,幫助這些青年人了解真是的歷史。在共書抗戰歷史時,兩邊要求同存異,秉持客觀的態度來交流。
中國社科院台灣史研究室主任李細珠關注到會議對青年成長的作用,認為台灣當局的文化台獨嚴重誤導島內的學生。抗戰歷史是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青年學生可以從這次活動中了解中華民族的抗爭經歷,學習到和島內教科書不同的歷史觀和歷史知識,這將促使他們思考,學會懷疑精神,助益他們的成長。
記者注意到,會議期間,台灣青年展現出了對議題的熱情,多位青年在問答環節就國共抗日資料異同和歷史教科書的客觀性等提問,與講者互動。
台灣青年鄭乃瑜告訴記者,她在這次會議上聽到了與過去學習的歷史不一樣的內容,讓她對這一段歷史有所改觀。回到台灣後,如果有人提到這一段歷史,她就可以借由這次的經歷加以解說。
台灣青年湯士宏認為通過參加這次的會議,聽教授講解,和他們互動,了解到許多教科書上沒有的內容。他會努力肩負起傳承這段歷史的責任,把歷史真相講述給身邊的朋友。
會議至今已連續舉辦三屆,受到兩岸史學界高度關注,有與會者在大會上提出了進一步的期望。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紀念協會顧問周惠民表示,未來討論議題繼續推動並且深入下去。他強調,我們接下來可以思考研究和會議成果的累積方法,要和社會大眾結合,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周惠民也談到青年傳承抗戰精神的問題,指出由於現在的台灣青年缺少對大陸的記憶,所以要從創建兩岸共同的記憶開始,可以使用新工具和新手段,讓大家更容易接觸到抗戰史的資訊,同時成為兩岸共寫歷史的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