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1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分析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總體情況,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同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帶來輸入性影響和國內部分能源、原材料產品的供給偏緊,造成了工業生產的出廠價格漲幅擴大,看起來好像出現了一些滯脹的表象。但是這種情況是受到短期衝擊因素造成的,是一種階段性的狀況。這樣的分析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但是,海外的一些學者並不認同,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可能比預想的還要嚴重。
坦率地說,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是一個必然現象。經過長期高速增長之後,中國經濟需要調整期。在調整時期中國經濟必須做好維護工作,一方面確保中國經濟的大船繼續航行,另一方面,必須解決動力來源問題,如果缺乏足夠的動力來源,那麼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前景令人堪憂。
首先,中國經濟增長是一個長期的現象。儘管一些經濟學者認為,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之所以下降到1%甚至更低,是因為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結構趨於完善,經濟增長呈現出另外一種形態。言外之意,中國的經濟增長仍然是粗放式的外延式經濟增長,而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增長則是精細化的內涵經濟增長。這種觀點值得商榷。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並非不願意看到經濟的快速增長,但是,他們缺乏經濟增長的動力,同時也缺乏經濟增長的活力。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市場飽和,政府投資受到限制,居民消費基本穩定,出口拉動經濟增長,可是,由於國際市場份額有限,因此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增長肯定會處於動態平衡狀態。這是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中國正處在經濟增長的特殊時期。一方面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之後,面臨動力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中國在調整經濟結構實現經濟增長動能轉換過程中,必須改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中國經濟始終處於強勁發展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