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台胞答中評:文化傳承不同,育人目標如一
http://www.CRNTT.com   2024-07-07 00:50:02


在鄂台胞黃圓晴接受記者採訪。(中評社 李澤璇攝)
  中評社7月7日(助理記者 李澤璇)7月5日,在鄂台胞黃圓晴與海峽兩岸記者一同參訪了東風汽車總部,並向記者們講述了自己在大陸學習、生活、工作的經歷與感受。黃圓晴回答中評社助理記者提問時表示,兩岸教育的核心目標是一致的,只是在文化傳承的表現上有差異。

  黃圓晴是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目前在北京大學就讀在職教育管理博士研究生。她的研究重點是課程原理、中國國家課程的教育改革,教師默會知識等。目前她在武漢經開區國際理解教育工作室主持人、武漢愛莎文華學校國際理解教育中心主任。據她講述,目前她的日常工作是課程設計、跨文化項目設計、教師培訓等。

  黃圓晴介紹,她所做的國際理解教育強調一種變個性的教育理念,教育學生怎麼去真正地享受生活,“就像杜威說的,教育即生活”。她說,自己有時參加兩岸的職業教育論壇,會與許多教育同行交流,“大家都能夠互相理解,提出的觀點也都懂,畢竟文化是相同的”。

  她表示,在台灣與大陸的傳統文化傳承與倡導都是並行的,只是把傳統文化內化的方式有所不同,“文化並不是一個書面的詞語,而是與受到周邊元素的影響有關”。黃圓晴用繪畫類型作為例子向記者論證了這一觀點:中國人偏愛山水畫,而歐洲流行風景油畫,這兩者的差異根本在創作者——作者是如何觀察這個世界、如何把自己放入畫卷裡的。

  正如不同地域的教育者可以互相理解,黃圓晴認為,無論是大陸還是台灣的教育者所秉持的終極目標都是一致的——幫助每個孩子發掘自己的獨特性,並能夠以積極的姿態、運用自己所學,在社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