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7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道,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圍繞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舉措,這也對基層紀檢監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始終站穩人民立場,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在正確軌道上運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暢通群眾表達訴求的多維渠道。運用法治思維保障人民群眾充分表達訴求的權利,是回應人民群眾期待的應有之義。紀檢監察機關要始終堅持把人民主體地位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在規範化、法治化暢通信、訪、網、電“四位一體”受理渠道的基礎上,積極創建與人民群眾良性互動的新路徑,推進傳統控告檢舉方式和信息化條件下控告檢舉機制的有效銜接。進一步完善帶案下訪、進村接訪、入戶走訪、重點約訪等形式,依托幹部聯戶包村、監督執紀聯合體等機制,為群眾反映問題、表達訴求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
懲治侵害群眾利益的“微腐敗”。正風肅紀反腐是民意所指,黨心所向。當前,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不斷鞏固拓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得到有效糾治。但也要清醒認識到,群眾身邊的“蒼蠅”“蚊子”並沒有完全絕跡,損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問題仍然存在,甚至發生了隱形變異變種。紀檢監察機關要持續聚焦民生重點領域,從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出發,從加強基層治理切入,堅持人民群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就堅決防範和糾正什麼。既要通過“回頭看”查漏補缺,鞏固扶貧領域和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果,又要建立“村情直通車”等制度,發揮村居紀檢委員作用,推動監督關口再前移,監督“觸角”再延伸,監督手段再創新。在毫不手軟查處基層“三資”管理、工程建設等領域腐敗問題的同時,堅持以案促治,深挖根源、查找漏洞,建章立制、消除“病灶”,鏟除“微腐敗”,打掉“保護傘”,搬掉“絆腳石”,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完善人民群眾監督評價的開放機制。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是我們黨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是黨的事業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堅強保障,只有找到人民群眾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才能畫出黨心民心的最大同心圓。紀檢監察機關要堅持保障和擴大人民群眾有序政治參與,以開放的姿態建立信息交流機制,通過“紀委開放日”、定期向“兩代表一委員”以及特約監察員通報情況等,虛心接受群眾評價。要下沉一線,深入普通群眾、重點企業、相關利益群體,圍繞監督保障改革發展、政策落地情況開展群眾滿意度調查,收集意見建議、傾聽評價反饋,自覺校正工作偏差,提升監督執紀能力,以紀檢監察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回報黨和人民重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