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7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道,衛健、疾控部門公布的流調報告有了新變化。日前,在上海市衛健委發出新增本地確診病例通報中,僅僅涉及了相關區域和場所,還對查明的密切接觸者、與確診病例相關的場所等信息進行了備注說明。在北京市日前發布的疫情通報中,隱去了確診病例的姓名、年齡、性別,僅用“病例1”“病例2”“病例3”來代替。北京、上海等地流調信息通報方式受到網友點贊。
流調是流行病學調查的簡稱,其目的是尋找與傳染源、傳播途徑有關的蛛絲馬跡,理清傳播鏈,為判定密切接觸者、採取隔離措施以及劃定消毒範圍提供依據。所以說,流調是為了保護其他人不被傳染,控制疫情傳播的有效途徑。此前相關部門及時公布流調信息,對於提醒他人核驗自己的軌跡、警示廣大市民做好防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如何更科學、合理地公布流調報告信息,做到疫情防控信息公開和隱私保護兩不誤,也持續受到輿論討論關注。
在一些地方,本著向社會負責的態度,及時發布的流調信息,卻被一些人用來“吃瓜”。有的生活信息、工作內容被挖出來無限放大、甚至炒作,當事人因此受到調侃甚至是謾罵,這無疑加重了本身為受害者的確診病例的心理負擔。有的確診者不僅要面對和戰勝病魔,還要發一些道歉信或者解釋語來應對網絡對於他(她)的“軟暴力”。於是,有的網友調侃,“為了流調的‘體面’,請大家還是要去一些‘體面’的場所。”調侃之詞表達的是對流調信息缺乏隱私保護的擔憂。
包括流調報告在內的防疫工作,是一個逐步探索的過程。針對輿論反映,相關部門根據防疫需要,及時調整流調報告涉及的信息,隱去“非必要細節”,回應了輿情關切。與疫情防控有關的、與他人健康緊密相關的信息及時詳細公布,性別、年齡、職業等和社會防疫無關的信息則不宜披露。正如有媒體指出的,流調報告的個體信息披露應該堅持“最少夠用”原則,避免流調報告成為窺視他人生活的管道,這更有利於社會真正把注意力聚焦在防疫之上。
流調信息,連著國家防疫大局,也連著公民的尊嚴和隱私。要在依法保護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做好流調各方面工作,及時發布涉疫信息,既保障疫情防控之需,又避免對個體權益造成傷害。各地相關部門都應當在流調信息發布中注意保護隱私,公眾也應該繼續配合支持做好流調工作,不能假借 “隱私”之名拒絕甚至隱瞞重要疫情防控信息。只有大家相向努力,包括流調報告在內,疫情防控的各項舉措才能更科學、更有力地發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