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4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劉某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十幾年,最終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我們要以此為戒……”日前,湖南省桂陽縣紀委監委在該縣雷坪鎮召開村幹部警示教育大會時,參加會議的村幹部深有感觸地說。
桂陽縣委第五巡察組此前在雷坪鎮巡察時,有群眾反映該鎮三泉口村原黨支部書記劉某貪污挪用生態公益林補償款問題。巡察組立即將這一問題移送縣紀委監委。縣紀委監委隨即成立核查組展開調查。
在調取資料時,一份《農場承包協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協議的甲方所蓋公章為“雷坪鎮三泉口村委會”,簽訂時間是2007年,而2012年撤鄉並鎮後才設有雷坪鎮,之前是雷坪鄉。協議的承包方正是劉某。
協議有漏洞,背後必定藏著貓膩。核查組到縣林業部門調取了三泉口村集體和村民領取生態公益林補償款的相關資料,發現劉某個人名下竟登記了1117畝生態公益林,領取生態公益林補償款長達10年。
“你名下怎麼有1117畝生態公益林?”在向當時經手辦理此事的縣林業局工作人員進一步核實情況,並到三泉口村走訪部分村民後,核查組人員找到劉某核實情況。
“我承包了三泉口村的農場,與村委會簽了協議的,我名下的生態公益林就是憑協議由縣林業局核定的。”劉某連忙辯解。
“你說的是否為此份協議?”核查組拿出《農場承包協議》和其他相關證據材料,“你再仔細看看協議上的公章,這協議明明是假的。”
在有力證據面前,劉某將自己偽造協議、虛構事實,非法占有他人及集體資金的具體經過和盤托出。劉某交代,2007年他以兒子的名義與他人合夥承包了農場,並與村委簽訂了協議,但農場面積衹有1.4畝。2008年和2009年兩次登記認定生態公益林權屬時,他將這1.4畝地和原本登記在三泉口村其他村民及3組、4組、8組集體名下的共計1117畝地,以承包農場為由登記在自己名下。
“2013年,縣財政局督查山林相關款項發放情況時,要求我提供享受生態公益林補償款的證明材料,我為了獨占生態公益林補償款重新偽造了一份協議,將協議上的面積改為1117畝,承包方改為自己,並代簽了部分村幹部的名字,利用職務便利私蓋了公章……”劉某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