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副校長、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理事劉元春 |
中評社北京5月8日電(記者 海涵)5月6日晚,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與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的“求和平、促發展:全球20國智庫在線對話會”舉行。人大副校長、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理事劉元春致辭時指出,面臨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面對一次又一次戰爭陰霾,面對諸多當今時代的安全威脅,人類社會必須團結起來,各國要堅持多邊主義原則,形成維護和平的理性力量,共同加強全球安全治理,保護好我們十分美好卻又看似脆弱的人類文明,保護好世界人民共同的家園。
劉元春說,2022年,一場意料之外的戰爭降臨了亞歐大陸,目前俄烏雙方在頓巴斯地區雙雙擺開陣勢,大有總決戰意圖。戰場傳回的慘烈戰鬥視頻與畫面,混雜著爆炸聲與嘶喊聲,讓人不得不回憶起在20世紀,人類歷史上兩次世界大戰的陰霾。當前,一些國家為了自身私利,與所謂絕對安全,不斷挑戰其他國家的安全底線,玩弄極限施壓,最終將這些國家推離了和平,全球安全治理環境顯著惡化。除了和平受到威脅,新冠病毒仍在肆虐,世界還面對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生物安全等,非傳統性的,卻事關人類社會前景的新安全問題。
和平與安全,對社會發展有多重要?劉元春表示,中國西漢時期的政治家董仲舒強調,“天下太平,則災害不生”。顯然,他認為只有和平、安全的環境才有助於社會進步發展,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北京故宮的宮殿中,有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永和宮、坤寧宮,其意都在祈願天下和諧、和平安寧。列夫托爾斯泰先後耗費十年光陰,寫出舉世聞名的小說《戰爭與和平》,作者期待國家之間的和平,期待人類擁有安全的生活環境,對戰爭各方的受難者給予了深切的同情。我們可以看到,和平與安全,是人民的永恒期望,是世界各個國家與各族人民的追求與向往。
劉元春指出,令人嘆息的是,時至今日,人類社會仍然生活在一個充滿硝煙與火藥味的時代,很多人仍然生活在不安全的環境中。就在現在,世界上仍然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仍在經歷戰火,沒有實現和平。僅僅在21世紀,數千萬各國人民因為戰火不幸成為難民,被迫離開自己熱愛的故鄉與家園,過著四處漂泊、流離失所的生活。
人類社會的未來,能否和平相處、安全與共?劉元春說,“我相信,事在人為。”在不久前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向世界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議,提出“六個堅持”,即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堅持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等。目的正是為了維護全球共同安全,呵護全人類共同的家園。倡議得到了多國專家、學者、政要的熱烈反響和積極評價,反映了新形勢下國際社會共同的安全需要,契合國際社會求和平、謀合作、促發展的共同心聲。
最後,劉元春說,溫斯頓·丘吉爾曾經斷言,忘記歷史者注定重蹈覆轍。人類歷史一再證明,沒有和平,發展就是無源之水;沒有安全,繁榮就是無本之木。世界各國經濟的大發展、大繁榮,從來都是出現在和平年代。和平發展的安全環境,就像是我們日常能呼吸到的新鮮空氣,擁有時似乎習以為常,失去時才感受到她的彌足珍貴。面臨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面對一次又一次戰爭陰霾,面對諸多當今時代的安全威脅,人類社會必須團結起來,各國要堅持多邊主義原則,形成維護和平的理性力量,共同加強全球安全治理,保護好我們十分美好卻又看似脆弱的人類文明,保護好世界人民共同的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