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3日電(作者 李忠傑)今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63周年。恰逢美軍撤離阿富汗,導致阿富汗時局動盪,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看清了美國對所謂盟友始亂終棄的面目,台灣藍綠兩黨圍繞“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爭論不休,島內輿論風波四起。
在這個節骨眼上,島內一些人又把63年前的金門炮戰翻了出來,試圖以此轉移輿論風向、繼續挑動兩岸對立。據瞭解,蔡英文在中常會定調今年“823金門戰役63周年,軍民一心,終於擊退威脅”;國民黨前副主席郝龍斌與退伍軍人社團規劃8月23日當天舉辦“八二三戰役勝利陣亡將士致敬”活動,等等。為此,有必要重新審視那場遠去的戰爭,致敬逝去的先烈並在兩岸輿論場以正視聽。
金門炮戰,也稱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台灣稱之為八二三炮戰,是1958年8月23日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發起的、對據守金門島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懲罰性大規模炮擊封鎖行動,雙方以隔海炮擊為主要戰術行動,海軍艦艇和空軍也多次參戰。雙方大規模密集交火發生在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之後解放軍宣佈解除封鎖,改為“單打雙停(逢單日炮擊、雙日不炮擊,即單打雙不打)”,攻勢逐漸減少。單打雙不打狀態直到1979年中美建交才徹底終止。金門炮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也是國共雙方陸海空軍迄今最後一次大較量。
當今情勢下,站在兩岸的角度回望那場遠去的戰爭,至少有三重意義值得總結:
一是戳破了美國虛張聲勢、協防台灣的謊言。炮擊開始後,台灣當局頻頻向美國告急,強烈要求美國防守金門、馬祖,授權美協防司令直接指揮美軍對抗大陸進攻。美國在台海集結60多艘戰艦、430多架飛機大舉對大陸施壓,並派軍艦為國民黨軍護航。令美軍措手不及的是,解放軍前線將士按照“只打蔣艦,不打美艦”的指示,猛烈突擊國民黨軍登陸艦和島上重要目標,美艦見勢不妙調轉方向逃出中國內海,逃至料羅灣南12海里外觀望,始終未敢妄動。此役發生在朝鮮戰場交手之後不久,美國對解放軍仍然心有餘悸,“直接對蔣、間接對美”的策略打翻了美蔣《共同防禦條約》的底牌,讓兩岸看清了美國所謂協防台灣的謊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