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的兩岸關係政策,不可能有推進空間,不會有實際成效。 |
中評社╱題:蔡英文的兩岸關係政策分析 作者:郭震遠(北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本刊學術顧問
•蔡的表現,實際上正反映了她對兩岸關係政策對於民進黨重新執政長期執政影響的判斷,即她在承認兩岸關係政策對民進黨重新執政、長期執政確有影響的同時,並不認為其具有決定性影響。
•消除兩岸關係問題對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干擾,則主要是結構性安排。這種結構性安排包括:兩岸關係“兩國”化、兩岸問題國際化,以及兩岸交流城市化,即兩岸關係問題的定位、定性和定形式。
•以“兩國論”為基礎,以“和平台獨”為主軸,就是蔡兩岸關係政策兩部分的重要共同點、一致性,即這一政策最主要的內涵。
•推進蔡這一兩岸關係政策,必將導致未來的兩岸關係,呈現總體停滯、特別是政治關係還將倒退,僅城市交流和經貿合作還可保持的局面。這一局面實際就是“和平台獨”局面,也是蔡自認為有利於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局面。
•對於蔡相關政治智慧的真正考驗,將集中於如果蔡贏得2016年選舉、開始在台灣執政之後。因為如前所述,屆時蔡將深陷既堅持“兩國論”,推進“和平台獨”,又試圖保持兩岸經貿合作、人員交流,以消除兩岸關係問題對民進黨長期執政干擾的矛盾之中。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勝後,蔡英文不僅面臨2008年以來,民進黨重新執政,甚至可能長期執政的最好時機,也處於她自認為的,在不放棄“台獨”立場的同時,可以較容易緩和與大陸統“獨”對抗的有利時機。所以,蔡將在兩岸關係政策方面有所動作,以為2016年代表民進黨重新執政,以及今後民進黨的長期執政,爭取更有利條件。但可以預料,蔡只是試圖緩和兩岸統“獨”對抗,而不準備放棄“台獨”立場,實際是企圖利用緩和兩岸統“獨”對抗,促進形成“台獨”局面。
雖然蔡的兩岸關係政策還沒有公佈,而且即便公佈也將是空洞、模糊的,但已存在一些跡象,可據以對蔡的兩岸關係政策大框架做出預判。這十分重要,也完全可能。
蔡英文的兩岸關係政策目標
2012年1月敗選後,蔡即提出了民進黨實現重新執政的“最後一哩路”問題。當時蔡沒有提及這一問題的具體內涵,而人們普遍認為,這一問題就是民進黨的兩岸關係政策問題,即民進黨要重新執政,就必須對堅持“台獨”立場的兩岸關係政策做出重大改變,淡化、凍結甚至實際放棄“台獨”立場。但是,三年來的事實卻表明,蔡所謂的“最後一哩路”的內涵,實際上並非如此。
從2012年1月,由於敗選辭去民進黨主席,到2014年5月第三次出任民進黨主席的兩年多當中,蔡一直標榜“勤跑基層”,對於民進黨內關於兩岸關係政策的爭論,基本沒有介入,從不公開發表意見。2014年5月第三次出任民進黨主席後,對此繼續採取低調的應對態度,諸如“先打好‘九合一’選舉後再說”,等等。直到“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勝後近兩個月,才召開蔡第三次出任民進黨主席後第一次“中國事務委員會”會議。這次會議的成果明顯兩極化,即在提出抽象原則“三堅持”、“三必須”的同時,對於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相關城市的交流做出初步的具體安排,而對於人們關注的民進黨兩岸關係方針、政策並沒有提及。很多人認為,這或者反映了蔡“以拖待變”,或者反映了蔡受到黨內極“獨”勢力的壓力。
但筆者認為,蔡的表現,實際上正反映了她對兩岸關係政策對於民進黨重新執政長期執政影響的判斷,即她在承認兩岸關係政策對民進黨重新執政、長期執政確有影響的同時,並不認為具有決定性影響,甚至也不具有第一位的影響。蔡認為,調整兩岸關係政策,只是民進黨走完重新執政“最後一哩路”的內容之一,而不是最重要的內容,只有贏得台灣所謂的“民意”,才是最重要的。這一判斷決定了,蔡的兩岸關係政策目標,只是以不直接衝擊民進黨重新執政、不嚴重干擾民進黨長期執政為限度,而不是,也不需要做出根本性改變,即不準備,也無須改變民進黨的“台獨”立場。
上述蔡的兩岸關係政策目標的確定,首先是蔡做為“理念型台獨”分子、“兩國論”主要炮製者之一,其“台獨”立場的表現。2011年蔡成為競選2012年台灣地區領導人的民進黨候選人以來,就一直堅持、宣揚“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兩岸關係理念,這是其“兩國論”理念的發展和深化。其次是蔡認為這一目標具有現實可行性。雖然蔡很少公開談及這一判斷,但2014年9月接受採訪時不經意的一句,“只要選的好,中共的政策就會轉向民進黨”,清楚顯示了蔡對於這一目標可以實現的信心。“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勝,更強化了蔡的自信心。所以,這一政策目標的確定是必然的,而且蔡做為民進黨主席期間,必將始終堅持。這一政策目標的確立,決定了蔡兩岸關係政策的主要內涵,以及推行政策的主要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