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全被替換,很大程度上代表蔡政府的重大挫敗。 |
中評社╱題:東亞安全變局與兩岸關係新局 作者:周建閩(香港),中評智庫基金會執行董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專家
前言
東亞是亞太地區經濟最繁榮的地區,也是亞太乃至全球安全最重要的地區。就經濟體量而言,東亞地區僅中(包括香港、台灣)、日、韓三國的GDP總量2016年已達187235億(百度文庫資料),再加上東盟等國,已大大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因此,東亞地區的安全局勢愈加重要,因為沒有安全,就沒有繁榮。目前,東亞地區在朝鮮半島、台灣海峽方面存在著兩個巨大的“火藥桶”;在東海、南海方面,亦潛藏著主權衝突的隱患,處理不好,就可能爆發,造成重大安全危機。其中日本因素特別值得關注,由於日本右翼勢力不斷渲染、擴大東亞地區的安全隱患,企圖通過塑造安全危機態勢來獲得國民政治上的支持,以廢除和平憲法,讓日本成為一個能夠自主發動戰爭的國家。此外,在美國的戰略收縮期,利用美國“把日本推上第一綫”的戰略意圖,來實現其所謂“國家正常化”。可以說,日本右翼勢力的興起和日本試圖充當東亞乃至亞太地區主導國家的戰略意圖,是未來20年內東亞安全最大的隱患。
在兩岸關係方面,民進黨蔡英文政府上台後,由於陷於冷戰思維和地緣政治舊格局中,產生重大戰略錯判,做出錯誤的戰略選擇,導致今天台灣內外交困,蔡英文政府的支持度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危險的程度。未來需要重點提防的是蔡英文政府是否可能破罐破摔,走衝突對抗的老路,從而給台灣民衆和兩岸關係以及東亞安全帶來巨大的危害。
另一方面,針對兩岸關係發展的現狀,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近年來提出系列對台論述,逐漸完善、形成了習近平對台思想體系,以“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思路為核心,構建了和平統一的3.0版。這是兩岸關係實踐過程中的開創性突破,也是對和平統一理論的重要創新,具有強烈的現實指導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大陸資深台灣問題專家認為:這是中共對台戰略的一次質的飛躍,標誌著和平統一理論體系建構合龍並臻於成熟,明確了兩岸在發展中融合、在融合中統一的道路與方向,實現了規律性與目的性的高度自洽,實現了國家整體戰略與對台戰略的高度契合,成為兩岸關係與對台工作的基本指標。①
東亞安全格局正在發生顯著變化
東亞安全格局的變化,從來是受地緣政治左右,是與戰後形成的世界霸權美國的利益與戰略目標緊密聯繫的。在戰後近50年的冷戰時期,美國為制約蘇聯,通過軍援、資本、技術輸出和市場准入等手段,在東亞塑造出一個以冷戰意識形態為核心的同盟體系。冷戰結束後,隨著全球化的興起和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世界經濟重心東移,東亞地區逐漸取代北美和歐洲,成為全球最富有活力的地區。
美國在戰後長達70年的時間裏,為維護世界霸權,打了一場又一場戰爭,耗費了無數財力和物力,陷入無窮盡的反恐戰中;美國的實力受到極大損害,不得不實行戰略收縮與轉換。特朗普政府的上台,正是美國民衆對精英式政府全球化政策長期不滿的總爆發,試圖寄望於一種反精英民粹式的個人英雄主義型的領導人,完全不顧既往美國對世界秩序的承諾和維護,以美國利益為最優先考量。
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美國不顧國際道義和規則,貿然退出全球氣候協議“巴黎公約”;在亞太乃至東亞,也高調退出了TPP,令指望利用這個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制衡中國的某些國家大失所望。以退出TPP為標誌,美國在亞太及東亞逐步轉攻為守:首先,將日本推上第一綫,要求其承擔更多的地區安全責任,特別是對中國的制約。其次,對朝鮮半島局勢也有更多依靠中國解決問題的打算。第三,在台灣問題上明確表態不支持台獨,希望兩岸關係保持和平。第四,在東海、南海問題說得多,做得少,不再那麽咄咄逼人,而是更多地依靠同盟國的力量。基本上,美國的戰略退縮很明顯,這一切都是配合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戰略,美國不願再承擔原有的責任,希望將這些包袱更多地由地區內盟國來承擔,以達到其離岸平衡的戰略目的。
美國的戰略收縮,為日本衝破戰後和平體制和擺脫美國的嚴厲監視提供了機會。日本急於借此重大戰略機會實現其“正常國家”地位的目的,並想借機取代美國,成為東亞乃至亞太地區主導者的角色。日本知道,當前中國崛起勢不可擋,伴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中國未來在東亞乃至亞太地區,越來越成為真正的主導者。中國以地緣經濟為主導,其主旨是“合作共贏”,這無疑符合東亞和亞太地區國家的要求與利益。為打破中國的地緣經濟戰略,日本以地緣政治為政策主軸,極力編織遏制中國的“戰略包圍網”,以地緣政治的零和博弈來應對中國的合作共贏地緣經濟戰略。
首先,在台海方面,日本在暗中極力拉攏支持台獨勢力,通過其政治代理人在島內推行“親日抗中”的策略,企圖使台灣社會逐漸“日本化”,以牽制和遏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統一。在台灣問題上,日本的策略是暗中使力,明面上決不輕易出手,最多是改變一下駐台機構的名稱。日本很清楚,台獨勢力一旦越過紅線,中國大陸必然出手;而在台海衝突中,日本即使直接插手也無任何勝算。日本的如意算盤是將台灣和美國推上第一綫,自己脫身事外,然後伺機尋找可乘之機下手。台灣人的犧牲和台灣成為戰場的後果從來不在其考慮的範圍內。日本的希望是中國與美國兩敗俱傷,這樣就為日本擺脫戰後體制的束縛創造了條件,日本可以順勢再起,取代美國和中國成為亞太及東亞的主導國家。在未來的兩岸關係中,最值得警惕的是日本人的這種陰謀。目前由於美國對台灣問題看得很緊,美國不希望因為台海發生軍事衝突而把自己牽扯進去,因此日本的陰謀還沒有實施的條件。但不排除未來在其各方面時機條件成熟時,或政治上有迫切需要時,有可能引誘台獨勢力發難,形成大陸啓動反分裂國家法的條件,致使兩岸兵戎相見,和平統一發生逆轉,給兩岸和亞太安全格局帶來巨大的畸變。兩岸各界人士對此不可不察。
第二,日本為轉移在東海方面的壓力和達到其戰略目的,在南海問題上深度插手,以形成所謂“戰略抗中”。為執行這個戰略,首先,日本千方百計挑動菲律賓阿基諾當局提出所謂“南海仲裁案”,然後私下運作,組織“仲裁庭”,操縱做出完全不顧客觀事實的裁決,以惡意醜化中國的國際形象,煽動國際輿論,把中國歸為破壞國際海洋法的惡人。其次,日本作為域外國家,在南海追隨美國的所謂“航行自由行動”,不但自己派出準航母“出雲號”積極參與,還到處拉攏東盟有關各國甚至域外國家參與南海巡航計劃,並向南海有關國家免費提供巡邏艇等軍備。第三,日本通過立法,將《周邊事態法》修訂為《重要影響事態法》,首次把南海地區納入“有事”的範疇,為深度介入南海糾紛做好法律準備。
種種跡象表明,日本在安倍內閣任期內,已經基本完成其在東亞地區的戰略佈局,其戰略目標很清晰,就是專門針對中國。試圖在美日安保條約的支持下,以中國為對手,迅速填補美國戰略收縮遺下的空間,成為東亞地區的領導者,從而實現其成為“正常國家”的戰略構想。這是東亞安全格局進入新世紀以來最大的變局,也是東亞乃至整個亞太地區安全形勢的最大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