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汪爺爺講故事之二十七講:台灣西學堂的故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16 00:51:46


劉銘傳
  中評社北京3月16日電(作者 汪毅夫)連橫《台灣通史》(1922)記:“當是時,百事俱興,農工路礦,次第舉辦,而多借才異國。銘傳乃為樹人之計,(光緒)十二年先設電報學堂於大稻埕,以習其藝;十六年又設西學堂於城內,聘西人為教習,擇全台聰慧之子弟而教之。以英、法之文,地理、歷史、測繪、算術、理化之學,又以本國教習四名,分課漢文及各課程。學生俱給官費,每年約用一萬餘兩,成效大卓,台灣教育為之一新。

  這裡所記,有兩個失誤。“先設”的是台灣西學堂而非台灣電報學堂;“先設”的時間是光緒十三年(1887)而不是“光緒十二年”(1886)。

  陳孔立《台灣歷史綱要》(1996)記:劉銘傳於“1887年在台北大稻埕創立西學堂,先後聘請洋教習2人,漢教習4人,於西學餘暇兼課中國經史文字,使內外通貫,培養通曉近代科學、善於對外交涉的人才。第一期招收20餘人,至1891年共培養60多人。1890年,大稻埕設立電報學堂,拔取西學堂之優秀學生18人,轉入電報學堂,為電報局培養技術人才”。
  
  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洋務派設立的第一個新式學堂是創於1862年的北京同文館,第二個是創於1863年的上海同文館(全稱“上海學習外國語言文字同文館”,後改名為“上海廣方言館”)。第三個是創於1864年的“廣州同文館”,第四個便是創於1887年的台灣西學堂(同年創立的還有“新疆俄文館”)。

  陳青之《中國教育史》(1936)謂:“有了某種教育思潮才能產生某種教育”。台灣西學館是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教育思潮的影響下辦理的,其課程設置、教習聘用及生徒培養方向莫不以此為要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