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三,汪進士的短信(二)(來源:汪毅夫提供) |
另一短信(圖二、圖三)寫給居住在嘉義的好友劉申甫,以便妹妹途中向其家中借宿。短信寫著:
申甫我兄芸大人史座:日前由周松蓀太史帶上寸緘,想入英盼。相暌兩地,渺若天涯。思之悵然!弟入都應試,擬定明春正月底,不過逐隊觀光而已,并無他望。此番舍妹倩(汪毅夫按,妹倩即妹夫)專丁來迓舍妹,茲特令其赴彰道經貴邑,敢向府上假宿,亦廣廈庇寒意也。費神感謝不盡!手此拜懇,敬請文安,并候嫂夫人坤祉,令弟、世兄均吉。弟春源頓首,塗月初九夕燈下寫此。
這兩封短信都用一紅一素兩頁信箋,都提及“弟入都應試”的日期,這背後有一段故事:汪春源自述“春源少孤(汪毅夫按,即少時喪父),幼承母訓”。他於1888年中舉後,因母病未參加1889年己丑科會試;1890年參加庚寅恩科會試報罷而歸;1891年丁母憂(汪毅夫按,即遭喪母之痛),按“父已亡,子為其母喪應守喪三年”的規定,未參加1892年壬辰科會試;到了1893年十二月,汪春源守喪期滿,但似乎尚未舉行“禫”祭,故箋用一紅一白。所謂守喪三年,一般滿25個月即頭尾三年即可,但嚴格而言,還有“中月而禫”即滿25個月後間隔1個月,至第27個月才可行禫之禮而後褪盡喪服。汪春源恪守古禮,故其“入都應試,擬定明春(即1894年)十二月底”也。此後,汪春源連應1894年甲午恩科會試、1895年乙未科會試,“不過逐隊觀光而已”;1898年戊戌科會試成貢士,1899年補行殿試,又因庚子事變貢院被燒毀,遲至1903年終成進士。
(作者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