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華客家文化與兩岸客家文化交流
http://www.CRNTT.com   2019-05-03 00:12:38


  中評社╱題:中華客家文化與兩岸客家文化交流 作者:羅祥喜(香港),中評智庫基金會執行長、中國評論通訊社總編輯

  客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岸客家同根同源一脈相承;客家文化交流,不僅是過往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未來兩岸關係深化發展的重要動力。

  一、客家文化的形成與特點

  客家人源自中原,是漢民族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分支(民系)。客家人早期遷徙的主要原因是戰亂。據香港大學著名歷史學家、客家研究學者羅香林的分析,從東晉的“五胡亂華”到唐末黃巢起義之前,客家民系尚未形成,客家名稱尚未確立。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遣50多萬官兵南下進軍粵北的大庾嶺和梅嶺,後來這些官兵留在粵北不言歸,開創了中原人遷徙的先河,為以後的中原人大批向南方遷徙奠定了基礎。經過五代紛爭,到宋太祖統一中國時,客家人在這個地區逐漸佔據優勢,並自然形成南下漢人的大本營,客家民系才正式形成,客家名稱才宣告確立,主要特徵是講帶有中原古語的客家話,保持中原固有的風俗習慣等。到清朝晚期,客家先民歷經1500多年自中原南遷的歷史宣告終止。羅香林認為,客家是中華正統文化的精華,以繼承古代中原華夏道統、法統的正統思想為主要精神。

  “客”是相對於“主”而言,先到為主,後到為客。客家人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在基本保留中原漢族語言文化的基礎上,吸納了移居地新異的文化精華,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方言和文化。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在贛南、閩西、粵東,那里有29個純客家縣區。在宋末以前,福建寧化是客家人南遷的集散中心;在明末清初,廣東嘉應州(現梅州市)是客家人的集散中心。客家人以此為軸心向中國南方逐漸擴展並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民系——客家民系。目前,海內外客家人估計有一億二千萬人。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質是儒家文化,移民文化與山區文化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質。客家人的崇文重教、民族情懷、尋根意識、開拓精神、團結進取,以及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這三種文化特質的外化。海內外專家學者對客家人和客家文化的評價很多、很高,比較重要的有以下幾點:

  1、刻苦勤儉。客家先民早年背井離鄉,漫長的遷徙歷程,扎根山區艱苦創業,無數的艱難險阻,煉就了客家人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勤儉持家的特性,并代代相傳。

  2、團結互助。客家先民為避戰亂災荒,不斷遷徙,遭遇各種艱難、險阻甚至強敵,都在所難免。面對挑戰,客家人衹有團結互助才能生存發展,客家先民在客家民系的形成發展過程中體會到團結互助的重要性,體會到團結互助是克敵制勝的法寶。許多客家建築如圍龍屋、土樓等,不僅有防禦功能,也是客家人團結的象徵。

  3、念祖思親愛鄉土。歷史上客家先人是被迫南遷的,但客家人不論遷移到何處,包括海外異國他鄉,都不會忘記思念故土,都不會忘記祖輩來自中原,都會傳承漢民族“敦親族、敬祖先”的傳統。許多海外客家人雖身在異邦,但始終不忘自己是炎黃子孫,時刻想念“唐山”和出生地“胞衣跡”,常講“阿姆話”,教導子女溯本思源、尋根問祖,兜好香火,不忘祖籍國與列祖列宗。

  4、崇文重教。客家人非常重視文化傳承和教育,許多客家人寧賣田賣屋都要設法讓孩子受教育。許多客家地區都是文化之鄉,人才輩出,與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思想有密切關係。

  5、較強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客家先民飽受戰亂和壓迫帶來的痛苦,因此客家人對家園的安定、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崛起有著強烈的渴望。客家人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不妥協不投降的反抗性,不甘被奴役被凌辱的浩然正氣,百折不撓地反侵略反壓迫的頑強鬥志。這種大義凜然的民族節操,在中華民族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太平天國的起義,辛亥革命的成功,抗日戰爭的勝利,都與客家人有直接間接的關係。在中國歷史上有代表性的客家人包括文天祥、袁崇煥、洪秀全、丁日昌、丘逢甲、孫中山、葉挺、張發奎、蔡廷鍇、謝晉元、朱德、葉劍英、鄧小平、劉亞樓、蕭華等。

  6、對異族文化吸納包容。客家先民的南遷過程,也是中原漢人與遷徙地土著居民長期鬥爭、融合發展的過程;今天的客家人,不衹靠入遷的中原漢人的自身繁衍,還包括與當地土著居民相互尊重、和睦相處、融合發展的結果,也有其他民系遷入客家居地而被同化成了客家人。客家人的宗教信仰也表現出包容的特性,比如在客家地區,儒、道、釋以及基督等教可以親如一家、同居一寺;媽祖本是沿海地區人們航行的保護神,客家人也把她請到山鄉,作為山鄉的保護神。客家文化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文化的精華,長期的遷移養成了兼收并蓄取其長、開拓進取不保守的民風,使客家民系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以上客家人和客家文化的每一個特性,都是在漫長的遷徙歷程中,經過無數艱難困苦、以及融合發展而形成的。國際社會對客家人有很高的評價。法國東方語言學者科連炳漢說:“典型的客家人,是勤勞的、剛強的、愛國的、熱情的。”大英百科全書稱:“客家男人是勇敢的冒險家,客家婦女是強健的勞動者。”美國國際百科全書寫道:“客家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民系之一。”美國學者韓廷敦在《種族的特性》中說:“客家是中華民族的精華。”英國學者布肯頓在《亞細亞人》一書中,一連串舉出客家人的勤勞、耐苦、節儉、慷慨、團結、愛國、敢作敢為等優點,讚美客家人是“牛乳上的乳酪”,最後認為“客家人的精神就是亞細亞精神”。日本學者山口認為:客家原有一種自信與自傲的氣質,使其能自北方胡騎之下遷到南方。因此,他們的愛國心比任何一族為強,是永遠不會被人征服的。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客家文化的傳承現在面臨很大的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客家語言的流失。有句古話說,“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寧賣祖宗坑,莫忘祖宗聲”。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普通話的普及,原先相對封閉的客家地區因交通的便利而越來越開放、對外聯繫越來越多,尤其因各種原因外出謀生創業發展的客家人越來越多,客家語言快速流失。許多客家地區的年輕一代越來越少講客家話,而遷徙到城市或非客家地區的客家人的子女更少講客家話,或根本就不會講客家話。這是客家文化傳承的一大危機。客家話是客家文化的根,客家人應該會講客家話,在非客家地區工作生活的客家子弟也應該瞭解客家文化,多少也學幾句客家話!客家文化非常優秀,客家人應以客家文化為榮,以身為客家人而感到自豪!并且應該主動、自覺地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客家文化傳統。

  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說,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客家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基因”的組成部分和核心內容,其所蘊含的很多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值得深入挖掘并加以弘揚。

  二、台灣的客家族群與客家文化

  客家人是台灣的第二大族群(第一大族群是被稱為“福佬人”的閩南人)。客家人口的數量,依不同的標準或不同的研究推估有一定的差別,占台灣總人口數的比例,最保守的估計占15%,高的達25%。

  陳運棟先生所著《台灣的客家人》一書記述,台灣的客家人源自大陸的廣東嘉應州(包括鎮平、平遠、興寧、長樂、梅縣等)的客家人最多,占了近二分之一,講的客家話被稱為四縣客;其次是源自惠州府(包括海豐、陸豐、歸善、博羅、長寧、龍川、河源、和平等縣)的客家人,約占四分之一,講的客家話被稱為海陸客;再其次是源自潮州府(包括大埔、豐順、饒平、惠來、潮陽、揭陽、海陽、普寧等)的客家人,約占五分之一,講大埔和饒平客家話;還有源自福建汀州府(包括永定、上杭、長汀、寧化、武平等縣)的客家人,約占十五分之一,講永定客家話;另有源自漳州府(包括南靖、平和、詔安等縣)的客家人,雲林侖背、二侖一帶有人講詔安客家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