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蔡英文當局推動“台獨”的策略轉向與路徑依賴
http://www.CRNTT.com   2019-06-01 00:18:41


蔡英文當局不斷操作“反中牌”製造兩岸關係緊張
  中評社╱題:蔡英文當局推動“台獨”的策略轉向與路徑依賴 作者:葉正國(武漢),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副研究員、武漢大學兩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蔡英文當局以往“先內部後兩岸”策略的失敗,從而逐漸離開中間路線,訴諸基本教義派,遂明確亮出“台獨”立場,轉向“先兩岸後內部”抑或“雙軌並行”策略,將台灣作為“對抗中國大陸擴張主義的堡壘”,通過碰撞和對抗使兩岸僵局無解。而蔡英文當局推進“台獨”的重點轉向“兩岸議題”,但仍然服務於內部政治生態,手法還是基本保持不變。這包括不斷增強台灣民眾的身份形塑的“台灣意識”,重視依賴法律手段的過程推進和價值話語的觀念塑造。對此,大陸必須保持戰略定力,積極引領兩岸關係,進行針對性防禦或主動性佈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1月2日《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談話,提出探索“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等五點主張,為兩岸關係指明了方向。蔡英文當天即召開記者會強烈回應,隨後在各種場合隨意扭曲,更是在3月11日召開“國家安全會議”,宣佈反對“一國兩制”等七項指導綱領,作為台灣當局的行動準則。目前,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兩岸關係複雜多變,蔡英文當局無視民意走向,對大陸負面解讀,炒作兩岸議題,限制兩岸交流,激化兩岸對立,為202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大選做鋪陳,以回穩台灣政局變化。據此,有必要對蔡英文當局推動“台獨”及大陸的應對問題進一步探討。

  一、民進黨當局推進“台獨”的策略轉向

  在很長一段時間,蔡英文當局采取模糊性戰略,不願對兩岸關係政治定位、台灣前途等根本性問題表態,衹是不斷重複“釋善意,要溝通、不挑釁”等姿態,采用“新四不一沒有”①的漸進台獨路綫,試圖蒙混過關,做給台灣民衆看,將兩岸僵局的責任推到大陸身上。②實際上,蔡英文當局在“不承認‘九二共識’,不愛‘中華民國’,又不宣布‘台獨’”的維持現狀幌子下,試圖改變台灣島內政治版圖,鞏固執政地位,在兩岸關係中獲得主動。雖然台灣地區第三勢力不斷崛起,厭惡藍綠的中間選民不斷增加,但兩黨政治仍然是政治的主軸。蔡英文當局不斷“去國民黨化”或“去主權化”,動用行政資源毫不手軟,采取一系列措施消滅或邊緣藍營政黨。為此,蔡英文當局以“年金改革”、司法改革和轉型正義等推動社會分化、階級對立和世代仇恨,進行意識形態操作,提供輿論氛圍,針對性塑造台灣社會。然而,蔡英文當局的施政無法端出亮點,兩岸關係又停滯不前,在國際社會又自我設限,社會接受度不斷下降,致使“九合一”選舉敗北。這也標志著蔡英文當局以往“先內部後兩岸”策略的失敗。蔡英文當局開始離開中間路綫,訴諸基本教義派,遂明確亮出“台獨”立場,轉向“先兩岸後內部”抑或“雙軌并行”策略,將台灣作為“對抗中國大陸擴張主義的堡壘”,通過戰略碰撞和對抗使兩岸僵局無解。③

  這一變化始於2018年7月針對大陸要求外國航空公司改變台灣稱謂時以“中國”取代“中國大陸”④,以2018年“雙十文告”為關鍵點,2019年元旦講話第一次提出“中華民國台灣”,要“四個必須”和“三道防護網”,批駁“兩岸一家親”。蔡英文當局推進“台獨”策略的轉變是將台灣綁在美國戰車上。長期以來,美國視維持現狀為最大利益,但隨著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上升,美國在南海、台海等問題上頻頻出手,更是針對台灣地區的“九合一”尤其是高雄市長的選舉明確表態支持民進黨,打“台灣牌”的傾向愈發明顯。特朗普簽署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等一系列法案將中國大陸視為“戰略競爭對手”與“修正主義強權”,將台灣納入“印太戰略”。 

  近期,蔡英文趁機把“一國兩制”與“九二共識”劃上等號,操作“九二共識”的社會認知,試圖通過抹黑“一國兩制”為其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開脫。蔡英文當局試圖以“兩岸牌”和“統獨”議題在台灣島內形成“反中”基調,服務台灣島內選舉。蔡英文當局的“四項必須”與“三個防護網”、“三個堅定”以及“拼民生、護民主、守主權”等論調基本一致,無一不是對抗大陸的拒統政策表述。⑤這說明蔡英文當局推進“台獨”逐漸激進化,通過偷換概念的方式扭曲“九二共識”,操弄意識形態和兩岸仇視,操作統獨議題,轉移執政不力的事實。例如,針對大陸的豬瘟疫情議題,蔡英文當局將其定義為“國安問題”,“總統府”、“行政院”甚至陸委會都不斷指責大陸,竭盡表演之能事。

  二、蔡英文當局推進“台獨”的路徑依賴

  雖然蔡英文當局推進“台獨”的重點轉向“兩岸議題”,但仍然服務於內部政治生態,手法還是基本保持不變。這包括不斷增強台灣民衆的身份形塑的“台灣意識”,重視依賴法律手段的過程推進和價值話語的觀念塑造。

  一是身份形塑。身份政治是國家認同的關鍵。國民黨的兩岸政策經過了反攻大陸、三不政策、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國統綱領、開放兩岸交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等演進,越來越不能主導台灣島內的兩岸關係論述。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李登輝當局和民進黨通過對事實進行裁剪和叙述建構,以追求所謂的“歷史真相”之名進行人民的身份識別與區隔,製造悲情意識,構建台灣主體觀念。“中國因素”是台灣地區最易受操弄的議題,民進黨最為擅長的是以“愛台灣”之名製造“台灣”和“中國”的對立,不斷區隔“台灣人”和“中國人”。民進黨也擅長通過悲情叙事,就特定議題攻擊國民黨“出賣台灣”,以抗拒大陸的“打壓”之名將操弄主體意識作為政治催票器,要求大陸“正視中華民國台灣存在的事實”以展現主體性。民進黨當局不斷操作意識形態,打“主權牌”、“恐嚇牌”和“悲情牌”,激發社會分裂和兩岸對立,升溫高敏感話題,如3月16日“立法委員”補選中賴清德在助選時就不斷采取哀兵策略進行情感動員。他甚至指出台灣人民已經有“台灣命運共同體”的意識。蔡英文當局不斷炒作“中國威脅論”,把兩岸和平協議乃至城市交流都說成大陸的陰謀,讓民衆對國家統一有所疑慮擔憂甚至恐懼,強化民衆的排斥感。例如,很多親綠媒體指出台灣經濟低度增長是因為過度依賴大陸。蔡英文當局對主體意識進行刺猬式塑造,不斷操作“去中國化”鏟除其法理基礎和象徵符號,宣揚台灣的主體性,將兩岸和平協議污衊為消滅台灣主權的政治協議。蔡英文指出:“絕對不代表台灣基層的民意想要放棄我們的主權,也絕不代表台灣的民衆想要在台灣主體性上做出退讓。”

  二是法律手段。法律手段相對政治手段來說更為隱蔽。民進黨擅長利用法律手段推動漸進式“台獨”,以規避造成政治打壓的口實和形成制度性的普遍效力,尤其是2016年以來不斷升級。一方面,蔡英文當局頻頻通過相關法案,如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國家機密保護法”限制退休官員和將領到訪大陸,針對吳敦義提出的如果國民黨執政不排除與大陸簽署和平協議之主張,則提出要修法反制,增設公投門檻,製造法律障礙。無獨有偶,民進黨在“馬王政爭”時以“維護通訊自由”為由堅持修法限縮監聽權,但現在以“打假新聞”及“打擊犯罪”為由要修法擴大監聽權。民進黨以往修法重點針對國民黨,但現在範圍越來越廣,打壓任何可能影響“台獨”的力量,如與柯文哲的分裂和打壓韓國瑜的目的實際如出一轍,企圖支配台灣島內政治情勢走向。一旦完成修法,即使明年大選失敗,也可以框範島內其他政治勢力與大陸的交往,為下次重新執政做準備。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頻頻利用司法方式進行“台獨”活動,甚至以“介入司法個案”的形式。例如“英系”“監察委員”高涌誠指當年前民進黨立委陳朝龍賄選定讞案的判決有“違反法令之情事”,引發整個司法界反彈。民進黨當局通過馬英九“洩密案”和王炳忠危害“國家安全”案等個案頻頻出手,既弄臭對手,也為自己行為的正當性背書。長此以往,司法判決越來越受政治影響。此外,針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制度性安排協商,台灣當局大陸事務部門負責人陳明通指出如果到大陸進行民主協商將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甚至點名威脅新黨主席郁慕明“不要以身試罰”。⑥最近,台灣地區“內政部”依據“兩岸人員關係條例”處罰在全國政協大會發言的港區台籍全國政協委員凌友詩50萬元新台幣。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