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邵宗海:《中國評論》的四根支柱與創新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8-12-09 00:13:39


 
  但是對於《中國評論》過去這廿年來的奮鬥與創建,它的成果到底如何?我也是在摸索中才能得知一二;而且它真的發展得很快,從傳統的雜誌,到網路的創設,已經形或具有相當規模競爭力的媒體。如從“維基百科”的資科上來瞭解,好像《中國評論》的相關事業群,它衹區分三塊區域: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與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另一個“百度百科”的資訊則是說:中國評論總部分別設立在香港、北京、廣州,並設立美國分社。中國評論由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先生命名。中國評論旗下擁有: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新聞網、中國評論月刊、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這兩個百科全書好像也說得沒有錯,因為中國評論通訊社與中國評論新聞網本就是一體之兩面。2005年6月3日通過中國評論通訊社(簡稱中評社)主辦的中國評論新聞網(簡稱中評網),在正式對外發稿後,就每天24小時滾動播發新聞及評論信息。

  二、第一根支柱的《中國評論》月刊

  目前中評企業的確建立在三根支柱上,屬於第一根支柱的《中國評論》月刊,1998年1月在香港創刊。前海協會會長汪道涵當年相當支持《中國評論》月刊,曾希望中評月刊能成為兩岸三地思想溝通的平台。而且迄今為止,它也是“經兩岸政府批準,唯一在兩岸及港澳公開發行的中文時政評論雜誌,是兩岸有關政府部門、重要智庫及高等院校人員必讀的雜誌”。

  筆者早年撰寫有關“兩岸關係”的文章,必然會投到《中國評論》月刊,感覺在月刊上發表的文章,大多會得到對岸的學者回響。後來,月刊得以在台灣發行,文章也能在島內引發討論。一時間,《中國評論》月刊好像變成是兩岸研究彼此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論壇園地,對兩岸學界之間曾經存有一些隔閡或誤解,因相互文章的比較及閱讀,的確產生了一種釐清作用。

  三、第二根支柱的中評社

  屬於第二根支柱的中國評論通訊社,是一家數字化網路通訊社,是在香港註冊成立、於2005年6月3日正式對外發稿,實行新聞資訊二十四小時滾動播發。2007年11月,台灣中評社在台北成立,網羅了許多來自台灣媒體的高手。中評社也因此成為第一個兩岸“共同媒體”,目前在香港、台灣、北京、美國等地已建立起完整的新聞採編網絡,中評社也自豪地認為“發稿數量僅次於新華社及中央社”。至少在兩岸四地及東亞的華人社會裡,中評社在兩岸關係、中美關係、國際問題、港澳問題、東亞及東南亞問題方面,發揮獨特的話語權作用。近幾年又大幅增加了大陸中央新聞的採訪,幾乎在國台辦、外交部、國防部、國家領導人的重要外事及涉台活動裡,都有中評社記者的身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