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已走到某種歷史分水嶺上 |
中評社╱題:大選慘敗後的國民黨將何去何從 作者:謝大寧(台灣),兩岸統合學會秘書長、佛光大學教授
此次台灣的大選結果,已經一如預期地產生了,國民黨崩盤式的慘敗,是許多人都早已預見的結果,從民調的回歸分析來看,早有人預估國民黨輸掉的幅度將大過二十五個百分點,事實也是如此,而且立法院也早知民進黨將單獨過半,蔡英文將完全執政。也就是說此次大選是一場早知結果,毫無懸念的選舉,它的意義只在選後整個台灣政治的變遷,兩岸關係的變化,與國民黨是否能夠重整旗鼓等等問題而已。而本文也將只集中在國民黨走向這一個問題之上。當然,我的分析必須從國民黨何以有此慘敗的原因說起。
國民黨慘敗原因的簡單分析
此處我並不想簡單重復諸如馬英九執政無能,經濟不好等因素,乃至周子瑜事件的影響等等,我覺得這些分析都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從選票結構上看,此次選舉並沒有發生重大板塊移動的現象。蔡英文能夠以大幅領先的姿態獲勝,靠的是綠營選票的高比例支持,以及年輕選票的大幅集中,她並未能在藍營的板塊之中產生具有意義的流動。所以簡單說,國民黨的慘敗是敗在宋楚瑜的分票,無力爭取年輕選票,以及失望的藍軍選民的放棄投票上。或者我們更簡單一些說,宋楚瑜之所以能分走這麼多選票,也是由於藍軍的失望所致。換言之,值得我們稍作分析的只有兩點,一是為何有大約兩百到兩百五十萬的藍軍對大選冷漠失望?另一個則是年輕選票何以如此集中地倒向綠營?
對藍營群眾為何失望的原因,也許比較複雜,但不出一些基本成素,那就是藍軍領導層這些年來所有政治上的失誤,包括馬看重對手更甚於自己人,藍軍的懦弱,在國家基本立場上喪失了話語權,只敢拾對手牙慧,做些微調修補,領導層無法清除李登輝的影響,以至內部分崩離析。另外,國民黨的黨機器幾乎完全瓦解,根本沒有地方經營之可言,這跟民進黨這幾年積極下鄉蹲點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等等。這樁樁件件,在藍軍支持者看來,普遍有一種我選你有什麼用之無力感,因而累積起普遍的厭倦情緒,終至蔓延成即使含淚、含恨也投不下去的冷漠感覺,覺得反正國家方向已經完全由在野的綠營主導,既然拉不回來,乾脆就放棄了。在我看來,這大概就是從上次九合一到這次大選,都有那麼多藍軍支持者懶得投票的基本心態。
至於年輕選票的快速與大量流失,則和藍營根本喪失了話語權絕對相關。這些年台灣早已通過媒體與教育體制,從意識形態上完成了新國家意識的建構,受這建構影響最大的就是年輕人,他們在認同上早已將兩岸固化為一邊一國的認知,這一趨勢在馬執政的這些年間並未得到任何扭轉,因此當蔡英文說台獨已經是年輕人的天然因素時,其實她的講法是並不誇張的,光憑這點,藍營無法贏得年輕人的好感,也就不足為奇了。太陽花學運是這一趨勢帶出來的,年輕選票的流失也是這一趨勢的必然結果而已。這幾年首次取得投票權的所謂“首投族”,一年以三十萬人計,四年就是一百二十萬人,而他們的政治傾向大概至少以八比二計,一面倒向綠營,光這一來一去,失望的藍營選民,加上年輕族群,就約略是國民黨這次輸掉的票的總數,而蔡英文增加的票數也差不多就是年輕族群的票數,我們這就知道蔡英文為什麼會以如此懸殊的比數贏得大選的緣故了。
國民黨慘敗後台灣政治版圖的
變化及其影響
前面我說,這次大選並沒有重大政治板塊的移動,但這並不意味著台灣政治版圖沒有關鍵性的變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年輕族群的變化。
以往一般對台灣選舉的分析,都告訴我們中間選民其實是很有限的,雖然如果做一些訪問,多數人都會宣稱自己是中間選民,但事實上台灣選民多數還是非藍即綠。我說的這次大選沒有重要政治版塊的移動,也是就此而言。之前我們一般都認為台灣的政治板塊是藍大於綠的,但差距相當小,大家的估計約在五個百分點以內。可是這個現象因為年輕族群的一面倒向綠營,事實上已經改變了整個藍綠結構,換言之,台灣的政治板塊從這次選舉開始,基本上已經是綠大於藍的結構了。當然,年輕族群的政治傾向還並不一定已經固定,可是要想翻轉這個趨勢,目前看來並不容易,因此這也就意味著藍綠的差距將會持續拉大,如果沒有辦法在年輕族群固定化他們的政治傾向前,就遏阻此一趨勢,這樣的變化所代表的意義就十分可慮了。
在我看來,從整體的選民結構來說,上述的這一變化,恐怕意味著如果沒有其他重大因素,藍營將會越來越弱勢,綠營也很有可能將會長期執政。當然,選舉本身的變數是極多的,比如說又出現陳水扁式的貪腐,讓綠營的人票投不下去等等,它也可能造成翻盤的結果。因此我此處所說,只是單就選票數的結構而論,這次選舉恐怕具有某種分水嶺式的意義。如果要想打破這個分水嶺,唯一的策略可能就是得遏阻年輕族群傾綠的趨勢,但這對台灣現在的政治氛圍來說,真是談何容易的事啊!更何況從現在開始,國家的教育機器掌握到了民進黨手裡,它更可以加大力度來推動新國家意識的建構,當去中國化更深化時,要想遏阻此一趨勢,當然就更困難百倍了。
不過問題也不能只往這一面看,民進黨在鞏固年輕人的政治傾向上,也不是全無弱點。它目前的最大弱點就在它的完全執政上。我們不諱言,國民黨在建構國家論述上,的確有著先天弱點,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架構,在目前現實政治的夾逼下,很難找到存活空間,一中各表的虛弱是明顯的,但國民黨也只敢緊抱這個虛弱的論述,結果在這次周子瑜的事件中,就被看破了手腳(洪秀柱這次在大選中提出的新論述,在還沒有得到充分展開前,就被國民黨內部的恐懼心理給自我封阻了,這當然是很可惜的),所以民進黨可以根本以忽略的態度,不去正面面對國民黨在九二共識上的進逼。然而,民進黨在北京反獨的逼迫下,逐漸轉向“中華民國式的台獨”,也就是我們一般說的“顯性獨台”路線,這樣的轉型在這次大選中固然成功化解了許多並不瞭解兩岸問題複雜面向選民的疑慮,可是一旦民進黨完全執政,它是否能從這種獨台論述中找到跟北京折衝,而且可以存活的空間,但凡熟悉兩岸問題的人,恐怕沒有任何人有樂觀的理由。因此當它也走不出一條活路時,年輕族群將會如何反應,倒是饒富趣味的問題。當然,這也正是國民黨還可以努力的空間。
慘敗後的國民黨在短時間內的可能變化
在上述簡單的分析裡,有幾點是值得再提出來的,因為它們和國民黨短時間內的可能變化將會密切相關。我以為要研判國民黨短期內可能的發展,有幾點是重要的:第一,國民黨內的混戰局面,以及為了表面和諧所採取的和稀泥的做法,所導致的支持群眾之失望與冷漠。第二,目前黨機器的形同瓦解。第三,國民黨的路線不明,所導致的論述混亂。第四,整體政治結構,使國民黨面臨長期在野的困境。這幾點勢必導致國民黨朝向某些方向發展。
我認為上述這幾點,將很清楚告訴我們,因為國民黨有可能將長期在野,使得國民黨的表面和諧再也無法維繫,民進黨全面執政後,國民黨的黨產勢必成為民進黨清算的第一對象,使得國民黨也失去維持表面和諧的所有資源,於是整個國民黨恐怕將會進入一個解組的過程,特別是國民黨已經再也沒有具備支配力之資望的領導人,這就必然使得這個解組更快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