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立平教授 |
中評社╱題:“夏立平:中美關係第三次走到十字路口” 作者:徐夢溪(北京),中評社記者、中評社北京記者站副主任
同濟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夏立平教授最近接受中評社專訪,就中美關係的現狀與未來走向,中美意識形態對抗加劇,當前美國對台灣的政策,近期的美台互動,台海安全形勢,以及中方的應對等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判。
夏立平判斷當前的中美關係和未來走勢時表示,中美關係自建交以來第三次走到十字路口。現在,中美關係進入了一個戰略競爭的長期相持階段,也可稱為“否定階段”,這會持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但在20年乃至30年後,中美關係會重新修復緩和,進入尋求對話合作的“否定之否定”新階段。
他建議,如果要中美關係第三次走出十字路口,中國首先必須保持國內的穩定發展,同時推動改革開放上一個新台階;我們還要調整和改善與鄰國、歐盟國家的關係,打破美國聯合這些國家向中國施壓的圖謀;此外,我們要加快發展高科技,打破美國的有關制裁,並讓美國認識到與中國對話合作的重要性。
夏立平談及美國對台政策時指出,根據蓬佩奧近期的涉台講話,美國會按照90年代初提升美台關係的方案和美國對台軍售作為參照系,來制定當前的美國對台政策。美國目前在台灣問題上不斷“切香腸”,試探中國的底線。此外,美國正在鼓勵盟國或者夥伴國家在台灣問題上挑戰“一個中國”政策和“一個中國”原則的底線。
他建議,對於挑戰“一中”政策和“一中”原則的行為,中國大陸必須要給予堅決的鬥爭和回擊。但我們既要把底線講清楚,同時也要保持在戰略上的定力,在台灣問題上不要隨美方和台灣當局起舞,而是要根據自己的戰略步驟和節奏來推進。
夏立平還提到,在意識形態問題上,我們無論是在國內的宣傳還是國際宣傳,都不要強調意識形態分歧,而是要淡化這種分歧,防止美國等西方國家拿來做文章,防止走上蘇聯的老路。
以下為問答內容:
一、中美關係將經歷“否定之否定”的過程
中評社:隨著疫情的暴發和美國大選的臨近,中美之間對抗加劇,不同於往屆美國政府,目前特朗普政府全面加大對華施壓,您如何看待中美關係接下來的走勢?中美目前的這種強對抗會否成為長期趨勢?
夏立平:現在中美關係進入了最困難的一段時間。因為從現在到11月3號的美國大選乃至到明年1月20號的美國新任總統就職典禮,特朗普為了實現連任的目標,一切手段都可以用上。現在特朗普把抹黑中國、惡化中美關係作為強化基本盤和為大選造勢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這段時間裹,他可能還會採取加大對中國施壓的新的措施和手段,甚至可能有一些舉動是我們難以想象或者預料的。由於特朗普政府在各種問題上加大對中國的施壓和採取一些出人意料的舉動,中美關係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大大增加,雙方甚至在一些問題上,比如在南海、台海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上升,所以這段時間是中美關係的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
特別是我們看到,自從美國務卿蓬佩奧發表了關於南海的聲明後,美國現在完全接受了幾年前所謂國際仲裁庭對菲律賓仲裁案的荒謬裁決,這相比之前美國在南海各有關國家的主權和領土爭端中不採取立場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而且這份聲明否定了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關於歷史性權利的訴求,表明了美國要作為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裁決的執法國家的態度,要站在其他相關國家無理訴求的一邊,美國的海岸警衛隊艦隻和軍艦將來都可能會出動,為其他南海相關國家的漁船、鑽井船護航,這將嚴重干涉和侵犯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訴求。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美國繼續增加軍艦過台灣海峽的頻次以及軍用飛機在台海的活動,那麼中美之間在台海南海發生意外事件、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現在美國國內大選正在進行中,大選的結果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拜登上台,他會對美國對外政策進行比較大的重構——拜登會強調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而不是特朗普強調的“美國優先”;他會強調加強美國同盟國和夥伴國家的關係,搞民主國家的聯合陣線來對付中國,而不像特朗普主要依靠貿易戰、科技戰的手段對付中國;拜登政府還是會繼續對華強硬和進行戰略競爭,但也會看到在一些方面不能和中國的關係過於緊張,在氣候問題、朝核問題、伊朗核問題等方面會希望加強同中國的合作。拜登的外交和國安班子的顧問對華應該是比較瞭解的。所以肯定會就對華政策做出新的調整。
如果特朗普連任,中美關係或許不會像現在這麼緊張和困難,但特朗普也會搞所謂民主國家的統一戰線。當然,民主黨如果上台,在這個方面會更順手一些,因為共和黨和特朗普政府搞美國優先,導致美國的盟國和夥伴國家對他有疑慮,也由於受到美國的制裁而三心二意,所以特朗普的困難會大一些。
所以總的來講,現在中美關係進入了一個戰略競爭的長期相持階段,這個階段大概會持續十年甚至更長一些,在此期間中美關係的戰略競爭和對抗還是會比較激烈的。但我們不能說中美關係已經進入了“新冷戰”,因為現在中美關係與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相比有非常大的不同。
中美關係可能要經歷一個哲學上稱“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也就是說,從中美建交到2016年是中美關係中的肯定階段,從2017年到現在以及再往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裹,也許是10年甚至20年,這是中美關係的“否定階段”;但是在20年乃至30年之後,中美關係還會重新修復緩和,進入尋求對話合作的新階段,也就是“否定之否定階段”。
中美關係自建交以來,現在是第三次走到十字路口。第一次走到十字路口是1989年的六四事件之後,中美關係降到冰點。怎麼走出十字路口的? 一方面鄧小平南巡講話強調進一步改革開放,這之後中國改革開放上了一個新台階。同時,中國在國際上有很大的戰略迴旋餘地,我們同日本、歐洲、東南亞等國家改善關係,使美國對中國加大壓力的企圖不能得逞。於是美國在克林頓第二期對中國採取接觸政策,中美關係走出了十字路口。
中美關係第二次走到十字路口是2001年4月1號的中美南海撞機之後,兩國關係又跌到冰點。怎麼走出十字路口的呢?那就是中國加入WTO,全面改革開放上了一個新台階,同時我們在外交上利用改善和其他國家的關係,避免和美國直接對抗。於是小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對中國實行兩面下注的政策,既合作又競爭,中美關係又一次走出十字路口。
中美關係第一次走到十字路口是因為中國內政的原因,第二次走到十字路口是因為中美之間的偶然事件,現在第三次走到十字路口,原因深刻複雜,但關鍵是因為美國擔心被中國超過,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挑戰,所以要趁現在想辦法打壓中國。
怎麼走出十字路口呢?我們首先必須要保持國內的穩定發展,這是關鍵。同時要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用改革開放倒逼國內改革,使中國的改革開放上一個新的台階。我們要善於利用世界上的各種矛盾,把和鄰國、歐盟國家的關係調整改善好,打破美國想利用這些國家一起向中國施壓的圖謀。此外,我們要加快發展高科技,特別是在芯片、人工智能這些方面打破美國的制裁,如果我們能夠發展起來,美國就會認識到靠現在的制裁和施壓的辦法無濟於事,必須要採取同中國對話合作的政策。
二、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不斷“切香腸”試探底線
中評社:中美對抗的加劇也影響到台灣問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6月在參加“哥本哈根民主峰會”時表示,美國有一整套處理台灣問題的明確政策,他認為這套政策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比較合理,對此應該如何理解?
夏立平:我們可以回憶一下上個世紀90年代初美國對台灣的政策。當時兩岸關係在改善,甚至兩岸已經討論到海協會汪道涵會長訪問台灣的事情,但在兩岸關係改善的情況下,美國搞了一套提升美台關係的方案,高潮就是李登輝訪美。在李登輝訪美之後,中方加大了反擊力度,在台海進行軍演,對美國企圖破壞“一個中國”政策的圖謀和做法進行了回擊。
這就迫使克林頓總統在第二任期1998年訪問中國時公開講了“三不政策”,就是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一中一台”、“兩個中國”,不支持台灣加入任何必須由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組織。
現在蓬佩奧提到的90年代初的政策,實際上就是提升美台關係的那套方案,這套政策還包括老布什離任時的對台軍售。這一套方案實際是對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歪曲和破壞。
所以,蓬佩奧是指美國會按照90年代初要提升美台關係的方案和美國對台軍售作為政策參照系,來制定當前的美國對台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