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創辦之初的國際經濟背景是“權力東移、財富東移”的趨勢已經逐漸形成之時。亞洲缺乏一個集體平台,與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不相適應,亞洲需要一個“達沃斯”,亞洲需要一個自己的“世界經濟論壇”,博鰲論壇成為亞洲交流平台,結束了亞洲無統一的交流平台的歷史。創始會員國囊括了東亞三國和東盟十國,覆蓋南亞、中亞、西亞,亞洲外的國家也紛紛加入,充分表現了論壇的“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的開放性。
中國國家領導人一直重視和關心論壇的建設,從2001年首屆年會起,每屆都有中國國家領導人親臨論壇。近幾年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都出席了論壇。
今年的論壇的背景與2001年的創始年,多少有些不同。2001年是“亞洲世界來臨”的激動中召開的,2015年年會則是在亞洲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召開的。包括亞洲在內,世界更想聆聽到亞洲各國自己的“解決問題方案”。其中,中國的“絲路基金”和“一帶一路”規劃,給亞洲新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今年的論壇會上,亞洲夥伴國及世界將有機會面對面與中國夥伴商討各類方案,並協商合作方案。博鰲論壇作為交流、對話平台的基本功能之外,博鰲論壇事實上就是“亞洲自信”的話語中心。亞洲人有了自己的方式,能處理好亞洲自己的經濟等發展問題,博鰲論壇是亞洲團結的最華麗的符號,博鰲的聲音就是亞洲人共同的聲音。
辦好博鰲盛會,用足博鰲盛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熱情,挖掘博鰲論壇賦予的亞洲與世界的一切合作紐帶,這不僅是作為東道主中國的使命,也是亞洲各國共同的使命。
和靜鈞(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