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兼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6月23日(記者 倪鴻祥)台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兼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接受中評社訪問說,台灣拚命唱衰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卻拚命往前跑,而且愈跑愈壯大;今天的台灣如果沒有大立光、台積電、鴻海等大企業集團,台灣根本就垮了;中國大陸都有紅色供應鏈了,台灣不參加紅色供應鏈,什麼都沒有。
楊開煌表示,最近民進黨內的政治明星各自表述兩岸關係,無論是“親中、知中、友中、和中”,柯建銘又提凍結“台獨黨綱”,可以發現,台灣在蔡英文執政一年來,社會基層出現變化,一是蔡最大問題在沒有搞好經濟,民眾本來相信蔡英文說馬那套是賣台,可是蔡上台後更慘,沒東西可賣了。
二是他上週出席廈門的海峽論壇時,有一個台灣年輕人參加的NGO社團調查,指台灣青年有58%願意到大陸去工作,58%區分出支持藍營與綠的青年,比例各佔一半,其中綠營有70%參加過2014年318的反服貿太陽花學運;這些人並未如蔡英文講的仇恨中國,反而是願意到中國大陸工作,表示這些人透過網路資訊了解大陸,沒有完全相信蔡英文所措述的大陸。
他指出,所以可以看到日前民進黨有人跳出來公然退黨、燒黨證,因為幾個縣市活不下去,所以蔡英文用“前瞻”撒錢。民進黨幾個縣市首長敢冒政治風險,代表台灣的民意已經悄然轉變,這與大陸推出許多準國民待遇,台胞在大陸生活的便利性,都有影響;也代表陸客、陸生不來台灣,影響真的很大,台灣嘴硬也沒用。
他分析,台灣這幾年的變化表現出四大焦慮感,第一個是台灣的優勢沒有了,這點與香港非常像,就是過去自認早一步進入現代化的華人的驕傲感,隨著大陸的崛起,台港民眾快速喪失優越感又不願承認,於是拿所謂的人權、民主等虛的東西挑戰大陸。可是從2008年也發生問題,尤其是最先進發達的英美兩國突然出現民粹,英國現在要巳脫離歐洲,美國則是不要“騙子”卻選出一個“瘋子”,這代表英美這些國家的人民對這些傳統的民主政治開始有些厭惡感,覺得這套制度有些不靈了。
台灣第二個焦慮是身份的焦慮。其中從李登輝開始仇恨中國、瞧不起中國,以前在台灣自認當中國人很偉大,現在卻是大陸的中國人比較偉大,台灣如果要繼續當中國人會被大陸的中國人領導,要不要再做中國人?於是開始出現中國人、台灣人;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等各種身份上的混淆;悲哀的台灣因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拒絕中國歷史與文化,開始讓自己在世界上戰略的優勢變成戰略的弱勢;所謂戰略優勢是指台灣是最懂大陸的,如果把這優勢放棄,台灣和新加坡有何兩樣?為何大家不會說香港懂中國,因為兩岸文化相同,現在台灣自我否定,當然會焦慮。
因為中國大陸一直成長,台灣覺得是威脅,不願和中國大陸在一起,台灣就無法發展,這就出現第三個焦慮,就是發展的焦慮
他指出,今天的台灣如果沒有大立光、台積電、鴻海等大企業集團,台灣根本就垮了,台灣沒有東西了,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了,台灣有什麼?只要人家想追趕,台灣都不是對手,沒有一樣可以拿出來傲於世界,冠於中國的,一項都沒有。
台灣第四個焦慮是未來的焦慮。台灣拚命唱衰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卻愈跑愈壯大,連科技都大幅提升。英國的《自然》(Nature)是世界最權威的科學雜誌,審查最嚴格,沒有獨創性是很難被引用的,提論文被採用最多的是美國,第二多的是中國大陸,而且數量還是英國的7倍,所以中國大陸真的很可怕,這樣台灣會不會焦慮?這就形成未來的焦慮。
楊開煌表示,全球化的世界沒有台灣的位置,中國的產業是全世界最齊全的,所以小到螺絲釘、大到飛機引擎,都可以自造,可以完全不需要台灣,台灣不參加紅色供應鏈,什麼都沒有,台灣的產品哪個國家會要?因為4個焦慮,台灣開始出現小確幸,這是台灣非常普遍的現象,可是有些年灣的年輕人不願這樣庸碌過一生,所以會有58%的年輕人願意到大陸去工作。這些現象,綠營的地方諸侯當然了解,因為他們直接跟民眾天天接觸,這才是改變他們說法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