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竹褒忠亭義民廟。(中評社 張穎齊攝) |
中評社新竹8月5日電(記者 張穎齊)新竹縣新埔鎮“褒忠亭義民廟”,是北台灣客家族群共同的信仰中心,興建於清乾隆53年(1788年),是當地仕紳組織義民部隊,協助清廷平定天地會領袖林爽文事變,當地仕紳、義民戰死,埋葬於此,乾隆皇帝嘉勉這些義民,賜匾“褒忠”,並建立“義民廟”,現為新竹縣定古蹟。
義民廟歷史沿革,源自清乾隆51年(1786年),朝廷取締天地會領袖林爽文,林爽文當時號召民眾對抗清廷官兵,北路部隊攻下了淡水後挺進六張犁庄。當地仕紳林先坤為保衛家鄉,組織義民部隊協助官兵平亂,征戰中200餘人不幸犧牲。事變平定後,義民的骨骸埋葬於此,俗稱大塚。
乾隆皇帝嘉勉在事變中出錢出力的義民,賜匾“褒忠”,地方仕紳倡議建廟祭祀,乾隆53年(1788年)竣工。道光15年(1835年)義民廟祭祀負責人立“敕封粵東義民祀典簿”規約,建立起桃竹地區客家人共同參與祭典活動的風範,2006年列為新竹縣縣定古蹟。
新埔褒忠亭義民廟,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客家義民廟,隨著台灣光復後,北部客家人再次向外縣市移民,也將義民信仰分香各地,全台許多義民廟皆以褒忠亭義民廟為本山。廟內匾額之多更是一大特色,特別是清代敕賜的“褒忠”,和日據時期台灣總督長谷川清所贈“盡忠報國”匾額皆為廟內重要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