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4月12日電(作者 柳金財)此次馬習會召開備受兩岸各界所關注,大多數台灣社會主流觀點即是希望以對話替代對抗;肯定馬英九訪陸及馬習會召開,具有緩和敵意及追求和平之政治影響效應。同時,對兩岸交流促進者、推動者及執行者,及藍白政治聯盟與陸交流,將產生一種示範效應,不再畏懼被標籤化及污名化,解除從事交流時心理產生不安的寒蟬效應。
馬習會順利召開印證,說明大陸對台政策的主旋律,是和平統一沒有改變。今年1月台灣大選選出“台獨”金孫、雙獨組合,少數“總統”主張務實“台獨”。賴蕭配比蔡賴配更為激進躁動,普遍預期兩岸關係惡性循環。“賴蕭”的“性質”比“蔡賴”更嚴重,賴是“務實‘台獨’工作者”,蕭是“‘台獨’頑固分子”。
在媒體渲染下,加上台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及美國印太司令部、軍事情報局長皆提到大陸“武統”台灣時間表是2027年,兩岸螺旋敵意上升,許多民眾感受兵凶戰危的政治氛圍。馬英九不僅在2015年卸任前於新加坡召開第一次馬習會,更於北京召開第二次,對兩岸和平發展具有重大貢獻。僅就馬英九赴陸及馬習二會的意涵及價值說明如下:
一、馬應邀訪陸重新將“中華民國”拉回與大陸在歷史、文化與認同連結。
馬行程安排涉及家國情懷及中華民族主義展現,可以說是民選“總統”卸任後訪陸第一位,李登輝、陳水扁已卸任及蔡英文即將卸任,皆無卸任後赴陸訪問進行和平之旅經驗。民選“總統”中採取最為溫和友善兩岸政策誠屬馬英九,承認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視統一為願景;及採取擴大兩岸各領域大交流、大合作及大協商 ,唯一擁有與大陸領導人會晤經驗的民選“總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