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李大中。(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2月21日電(記者 楊騰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18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場邊會晤,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李大中向中評社分析,雙方發言都能感受出強硬,顯示氣球事件的效應還未能這麼快平息,尤其美國接近2024總統大選,對外強硬是安全牌,美對中沒有太多示弱空間。
李大中為美國塔夫茲大學佛萊契爾法律暨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博士,研究專長包括美中台關係、美國與亞太安全,曾任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秘書長、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長,現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
李大中指出,氣球事件爆發之後,不僅美國總統拜登下令擊落,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推遲原本要訪問中國的行程,但是看起來當時的美國應該還是想做風險控管,只是美國內部對中國的負面觀感相當強大,氣球事件就很容易使美國國內民意同仇敵愾,令拜登必須要在這個事件上展現強硬,不過我們仍看得出來拜登那時候仍想管控風險,例如拜登有講到說,他願意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通話談這件事情,也把後來又發現的氣球,認定與中國無關。
李大中表示,這次慕尼黑會議布林肯與王毅會晤,外界會認為存在著將美中關係扭轉回來的可能性,不過美國單方面對外釋出的訊息和王毅的談話看來,感覺上還沒那麼快轉回來。包括布林肯的談話之中,還是傳遞美國想對外形塑的強硬形象,也沒有說到底還有沒有要訪問中國。至於王毅的發言,也同樣感覺出強硬,也沒有討論到布林肯是否還會訪華。
李大中分析,目前觀察,氣球效應還沒完全平息,因為本來布林肯去中國是大事,承接了去年11月拜登與習近平在G20的峰會,當時是稍微緩和美中情勢的節點,布林肯原本的訪華行,是這樣背景下的產物,但竟然因為氣球事件就中斷、推遲,這後面也反映出美中雙方的互信還是比較薄弱,而且雙方可能也都受制於國內政治,所以布林肯訪華成行短期機會並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