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員在對南海一號沉船周圍的海底軟土進行檢測。 |
中評社廣州訊/陽江海域約24米的碧波之下,南海一號宋代古沉船沉睡在一張“軟床”上。這張海底軟床由軟土構成,厚度約28米。受交通部廣州打撈局的委託,廣東省地質物探工程勘察院通過兩次勘察,摸清了南海一號海底地質環境特徵。這些資料及南海一號古船本身的準確尺寸,將為打撈古沉船的鋼沉井設計及施工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交通部廣州打撈局有關負責人透露,打撈局有關專家已經根據勘察院的勘察報告對鋼沉井進行重新設計。該沉井重達500噸,其高度將是南海一號船身高度的5倍,南海一號船底之下十米深的淤泥將與古沉船一起打撈上來,為沉船提供一個柔軟的“底托”。
二次勘察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2004年,廣東省地質物探工程勘察院對南海一號古沉船岩土工程進行第一次勘察。今年1月底至2月初,該院又隨“南天順”號探摸船進行海上作業,對沉船周邊的地質環境做進一步勘察。
在第二次勘察中,省地質物探工程勘察院派出的工程師在船頭、船尾佈置鑽孔進行鑽探,最深達到海底50米深處,共獲取17個樣本。工程師利用薄壁取土器每隔三米取原狀土樣,送到實驗室裏進行分析。
勘察結果顯示:南海一號沉船周邊的地質環境為軟土層,以淤泥、淤泥質土為主,達到28米厚,再往下以砂層為主。工程師打了一個比方:南海一號好比睡在一張軟床上。
水下布燈陣挖淤泥作底托
廣州打撈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由於軟土層承受力低,在將沉井打撈出水的過程中,古沉船的船底很容易碰觸到沉箱而被損壞。因此,沉井特別設計了14-16米的高度,這意味著船底之下10余米深的淤泥也將一同打撈上來。他解釋說,船底約十米深的淤泥層將在沉井撈起的過程中擔當一個柔軟的保護“底托”,沉井四周分別會預留出2米左右的空間,以保證不會磕碰到船身。
打撈局相關負責人還透露,打撈隊伍有可能會在海底布下“水下燈陣”,保證考古人員能在足夠的光線下現場作業。“幾排高強度的燈,會將這一區域全部照亮,就好比是夜間的足球場”。
觸礁沉沒可能性非常低
勘察院專家黃希強總工程師說,土質較軟是南海一號船身能完全陷入海底淤泥的主要原因,淤泥層還為南海一號提供較好的隔氧層,使得船身、船內文物經歷800年海水的長期侵蝕而不腐壞。
黃希強還表示,南海一號因觸礁下沉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附近的海底並沒有發現體積較大的石塊,“我們更傾向于認為古船是因風浪或者失控等其他的原因導致的沉沒”。有記者提問,會不會有巨大的石塊正藏匿於南海一號古沉船之下?勘察院的專家解釋說,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