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企考察團參觀落戶雲浮縣最大的港資製衣廠。大公報圖 |
中評社香港4月16日電/大珠三角經濟轉型,內地港商面對的問題越來越多,不利因素洶湧而至,令港商近乎窒息,轉型或轉移均進退失據--若原地“轉型”,須面對缺電、缺工、地價提升、環保門檻抬高、工資成本上漲和勞資糾紛劇增等“舊患新疾”;若北遷“轉移”,又被物流成本飆升、政府配套服務薄弱及招工更難等三大困擾握住“咽喉”。連同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兩稅合一等“外憂”,內地港商正陷入存亡困境。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東莞的梁老闆近日又要去一趟粵北了,他此行還是去考察當地的產業轉移工業園。自去年以來,梁老闆到粵北和東西兩翼的考察活動明顯頻繁起來。八十年代,他將其在香港的造紙廠北移深圳,九十年代末又遷至東莞,如今他有充分的理由考慮再次遷址,這皆因勞動力、水電、地價、匯率、環保門檻等變化而形成系列成本壓力蜂擁而來。
逾七成港商面臨抉擇
其實,如今像梁老闆如此憂心的港商不是單一個案。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陳廣漢教授說,在珠三角約八萬港商中,逾七成是勞動密集型或產品低附加值的產業,對於成本的變動相當敏感。“留,還是走?”成為港企逼在眉睫的艱難抉擇。
“留,問題就一大籮!”香港華南中小企業聯會創會主席余君慶告訴記者,如今珠三角營商環境堪稱全面惡化,地價抬升、勞工短缺、工資成本拉起已是不爭事實,近幾年僅廠房租金就保持百分之十的年均增幅;去年九月起又實施最低工資新標準,增幅高至百分之十八到三十二不等。
用電緊張更為頭痛,如東莞最嚴重是一周停電四天,日均一次停電已成慣例,因此東莞港企幾乎都配有發電機,但電費平均較市電要貴三到六成。“每年五到十月的生產旺季快到了,但很多港企都面臨著‘有訂單也不敢接’的困境。”
環保勞工法“卡到暈”
“其實,在眾多問題中困擾最大還是珠三角部分地方當局開始對中小企‘愛理不理’,尤其在環保法、勞動法等‘卡到暈’。”香港華南中小企業聯會董事林廣勝深感無奈。目前珠三角各政府招商更側重於大項目、大企業的引入,以往甚受追捧的中小企逐漸被打入“冷宮”。而且,個別地方當局對企業徵收雜費漸趨繁多,部分企業上繳雜費已佔總成本的近一成半。
林廣勝坦言,去年珠三角颳起的“環保風暴”預演版,已使近千家經營電鍍、漂染、造紙、皮革等港企首當其衝,今年起不少地方政府給予“寬限期”已過,當局從嚴治污重拳正亦步亦趨,大批防污工夫未到家的港企可謂處境堪危,陷入搬遷還是斥巨資治污的兩難之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