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陳太來說,與反對派保持距離雖然會減分數,但陳太還是保留了自己的“女神”形象,整體來說,損失不大。但對反對派來說,欠缺受中間選民和專業人士擁戴的陳太的支持,損失卻是很大,會讓反對派的行動徒然變得街頭化、“爛仔化”、激進化,難以得到市民的支持。
反對派進退無路 內部矛盾表面化
現階段,反對派的行動由絶食和街頭抗議主導。基於反對派對“2012雙普選”的無路可進和無路可退,部分人士已經開始情緒化,變得不理性了,如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聲稱不排除會發動全民罷市、罷課等破壞社會和諧的行動,跟中央和特區政府“反檯”;社民連主席黃毓民威脅發起反對派廿六位立法會議員集體辭職,並杯葛明年立法會選舉,以引起國際關注;社民連立法會議員陳偉業又提出“不合作運動”,呼籲否決政府提交議員所有法案,從而癱瘓行政機構運作。
反對派議員“長毛”梁國雄更以激烈行動來宣示不滿,在向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示威期間涉嫌放火、襲警而被捕,此等言論和行為除了引起市民的反感外,相信各黨內盟友也難以認同。
對於罷市和總辭論,民主黨主席何俊仁率先表示反對,認為任何杯葛或請辭行動,只可起短暫作用,也不贊成“一鋪清”的激烈罷市行動;湯家驊也說泛民(反對派)不是“鐵板一塊”,暗示不會跟隨總辭。何俊仁也認同,爭取民主是長期的,反對派人士斷沒有理由為了意氣之爭斷送自己的政治生命。
反對派對外矛盾將轉化為對內矛盾
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讓反對派內部存在已久的不和統統都浮出來,反對派必須從民主黨的“妥協”、公民黨的“理性”和社民連的“激進”等等幾條的不同“民主”路線中選擇其一,但這也無異於痴人說夢話,因為各黨正是基於不同的理念而各自組黨的。在人大常委會決定以前,反對派內部還有很大的模糊和合作空間,因為一切還停留於空談階段,未牽涉到反對派內部的路線矛盾;然而,人大常委會決定以後,各黨派必須要在立法會投下對政改的確實一票,不容模糊,也不容反對派內部的“妥協”,這是逼反對派作出各自的最後選擇。
經05年推倒政改一役後,民主黨已經招惹了不少民怨和內部批評,民主黨要在背上不少政治包袱的情況下作出選擇,相信最後也會投下“妥協”一票;而新生政黨公民黨和社民連在理想和現實間也會有一番矛盾,結果難料。
人大常委會的普選決定已經漸漸在社會上形成共識,反對派一直慣用的“民主vs.建制”和“民間vs.政府”突顯對外矛盾的鬥爭老路已經走不通,在反對派內部各黨有不同選擇的情況下,恐怕這種對外矛盾將會轉化為對內矛盾,引起反對派的崩裂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