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8日電/法國歐洲時報網刊文:《菲律賓對港道歉為何遲到3年》,摘要如下:
時隔近4年,馬尼拉人質事件中的香港受害者和他們的家屬終於得到了一份遲到的道歉。4月23日,香港特區政府及菲律賓政府就人質事件發表聯合公告,菲律賓政府在公告中向受害者及其家屬表示了“最悲痛的歉意”。菲律賓政府雖然做出了道歉並進行了賠償,但就道歉的態度看,菲方並不能說有很大的誠意。
此次到港致歉的馬尼拉市長埃斯特拉達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並非受總統阿基諾指派,但菲總統府應當知道他的這次訪港行程。顯然,埃斯特拉達不是菲律賓政府代表,也就是說菲律賓政府雖然在聯合公告中向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屬做出了道歉,但其實並沒有派出代表赴港。而在關鍵的道歉用詞上,菲方也堅持拒絕使用apology(道歉)這個字眼,而只是用了most sorrowful regret(最悲痛的歉意)。
對於為馬尼拉人質事件道歉,菲律賓政府堅持拒絕。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就多次公開表示不會道歉。直到今年2月,香港特區政府對菲律賓實施制裁,甚至還有菲議員提議對香港實施反制裁。
如今,菲政府的態度突然出現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絕非良心突然發現,而是利益權衡後的妥協。
對外勞務輸出是菲律賓經濟的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香港則是菲勞最重要的輸入地之一,有16萬菲勞在香港工作。如果香港擴大對菲制裁,這些勞工及其家人的生計恐怕將受到極大影響。
仁愛礁事件後,菲律賓與中國的關係也急劇惡化。菲律賓雖表面上態度強硬,但內心卻不想也不敢和中國徹底鬧翻。菲中關係緊張後,菲律賓一直擔心中國對其進行大規模經濟制裁。3月25日,菲政府前內務部長阿路南發表講話,提醒菲律賓準備應對中國在農產品出口、旅遊和能源等方面的全面制裁。可見,北京和香港的聯合施壓才是菲律賓政府最終做出正式道歉的主要原因。
聯合聲明的發表表明“馬尼拉人質事件”終於告一段落。香港取消了對菲律賓的制裁,受害者家屬也接受了道歉,但菲律賓政府在道歉的問題上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誠意,給整個事件的處理留下了後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