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1日電/香港社會上不同持份者有不同的訴求,容易出現社會深層次矛盾。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日接受專訪時指出,民生議題繁多,政府必須先處理最迫切的議題,現屆特區政府已積極推出不同政策,滿足社會不同的訴求,包括最受關注的扶貧問題,如設立貧窮線及推出針對性的扶貧措施,想辦法令自力更生的人投入工作。近年愈來愈多年輕人就貧窮等社會議題發聲,她認為青年有理想、有熱情,但往往過於理想主義,特區政府有責任透過溝通,向他們解釋應如何作出取捨,並將年輕人的精力,轉化為積極貢獻社會的力量。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希望各界不要堅持己見,否則將一事無成。
房屋、扶貧、退休保障及強積金對沖是近期備受爭議的話題,特別是愈來愈多的香港年輕人積極發聲,有部分更走向採取激進的手段表達意見。人稱“好打得”的林鄭月娥昨日在接受專訪時坦言,年輕人有理想、有激情並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溝通,“當他們投身社會後,自然會明白現行社會有掣肘,不能事事都理想主義。”
輪公屋“打蛇餅” 不填海怎供地
她舉土地供應為例,指大眾都愛綠化地,但現實是許多人輪候公屋、許多人居住於危險的劏房,因此必須先處理迫切的民生議題,“如果海不准填、山不准動、綠化地又不准改劃,根本無解決過問題,作為政府是不能夠這樣。”
不過,林鄭月娥強調,政府有責任向青年人解釋如何取捨、什麼是合情合理。她任職發展局局長時,曾和環團及反對團體溝通,同時政府也要展示誠意,如在皇后碼頭一役後,當局做了大量文物保育工作,“這幾年的文物保育工作獲海內外肯定,香港多了一些好去處,令我好安慰。”
須一人行一步 不能事事排斥
她認為,要將年輕人的精力轉化為積極貢獻社會的力量,必須一人行一步,不能事事排斥,“有人想約見剛當選區議員的年輕人,但他們卻好像不是太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