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內容分為五個部分,包括風物地理、歷史天空、人物志、眾生相和生活百態,沒有全景式的宏觀場面,只有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市民娓娓訴說。讀《香港溫情記憶:轉角遇到報攤》,想起曾經凌晨到灣仔和旺角巡視報攤,查看第一輪出廠報紙銷情的日子。報攤在香港報紙行業具有獨特地位,一個小小報攤既是報販一家幾代人賴以維生的天地,也是香港各大報紙發行的兵家必爭之地。讀《張愛玲與香港的半生緣》,記得當年張愛玲去世消息傳來,各大報章紛紛推出專題介紹這位上海才女的傳奇一生和寫作成就,特別是她與香港的緣分,印象最深的是某報編輯將張愛玲兩部重要作品融入新聞標題:《秧歌絕唱 半生緣盡 張愛玲去世》,後來獲得報業公會年度好標題獎。在《眼科醫生周伯展:讓光明照進心田》一文中,周伯展醫生介紹他二十多年來到內地參與視覺第一、亮睛工程等慈善公益活動,一個播種希望、奉獻光明的仁醫形象躍然紙上。其實周醫生還是一位筆鋒犀利的時事評論員,中英文評論文章經常見諸報章,兩年前出版評論集《眼醫看香港》,不知道有沒有贈書閔女士?還有《一位女大學生的“詠春情結”》,我很想知道,那個自小跟隨祖父學詠春,去年在中文大學修讀法律博士課程的女大學生,開拳館傳承詠春的夢想是否已經實現?除了以上幾篇,我比較喜歡的還有《深水埗的記憶鏈》、《慈善家田家炳:詩禮傳家、大愛濟世》、《一位香港菜農的朋友圈》、《香港美食中的武俠情:探訪射鵰英雄宴》等等。
《香港故事》作者之一殷曉媛在她的“手記”中說:“其實香港從來都不缺故事,少的是願意靜下心來聽故事的人。”的確,香港人總是太忙,有人忙於學業,有人忙於生計,有人忙於事業,忙得沒有時間轉身看一眼遠方的風景,沒有時間回頭看一看自己走過的路。在這充滿焦慮的日子,如果有人願意靜下來聽,我相信,這五十個“香港故事”總有一個能讓你感動,也許還會讓你覺得,香港不至於變得太差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