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達根 |
香港基礎科研能力強,如何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實現“產學研”結合?
陳清泉:創科發揮需要完整的產業鏈。香港和深圳相互間具備很強的互補性,在進行頂層設計時,可以把創新附加值高、但不需要大量土地的產業,如傳感器、生物芯片、醫藥等,放在香港研發和生產;對於另一些需要大量土地的科技產業,可以放在深圳。
邱達根:在研究成果落地產業化方面,香港一定要同大灣區合作。比如商湯、大疆,都是香港或國際機構進行研發,之後與內地合作生產。香港若與內地共建“產學研”的商業轉化系統,也要注意打通兩地間不同的政策和規範,例如深圳的投資公司在投資香港項目時,仍存在諸多限制。此外,大學研發過程中的思維框架也要放開,研發的授權辦法、大學教授的持股比例,目前都存在諸多枷鎖,不太利於市場轉化。歐美很多大學的科研成果產業化後,可以讓教授持大股,利益歸於研發團隊。在這方面,也可以設立一些平台來幫手,歐美都有一些專業的平台,幫助大學進行科研和產業之間的對接。
黃仲翹:從基礎科研,經過應用研發,最後能轉化為一種成功的產品或創新的服務,這是一場接力賽,須要環環相扣的產業鏈來配合,大灣區內都具備這產業鏈內的各項能力和要素,並且在不斷的增強,除了要加強香港特別行政區內“產學研”力量的結合外,更應著眼於探索大灣區內各層面的合作,這包括在基礎研究的合作,應用研究的合作,現代生產方式的合作,國際貿易創新的合作,海外市場拓展的合作等等。我們必須隨時代變化,瞭解市場所需,善用區內上下游產業的整体力量來謀發展。這也算得上是我和我公司這麼多年的實踐經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