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太結構融資公會聯席召集人張秀芬(中評社 陸文煜攝) |
中評社北京1月22日(記者 陸文煜)日前,由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基金會及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聯合主辦、華潤資本潤維創坊場地贊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香港助力國家經濟發展”講座於香港舉辦,亞太結構融資公會聯席召集人張秀芬出席講座並作《香港打造中國跨境資產證券化平台》主題報告。
張秀芬表示,2022年12月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部署 2023 年的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戰略重點之一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擴大市場准入。把香港打造成為中國的跨境資產證券化平台,為國家和香港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極其重要。她介紹了資產證券化概念和中國內地資產證券化的發展;講解通過歐美市場的經驗,討論跨境資產證券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意義;最後,解釋香港在中國跨境資產證券化中扮演的角色,跨境資產證券化平台的運作機制,和需要完善的相關法規和流程。
張秀芬介紹資產證券化的定義。資產證券化是指將某種形式的資產進行匯集並重新封包成債券,使用資產的未來現金流來支援債券的償付。可以證券化的資產種類繁多,比如企業貸款、住房貸款、應收賬款等。1997年,英國搖滾明星大衛鮑伊 (David Bowie)甚至把唱片的版權收入進行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最基本的流程包括三步:第一步,擁有貸款或其他能夠產生收益的資產的公司(簡稱“發起人”),把很多資產打包成一個“資產池”;第二步,發起人把“資產池”出售給債券發行人,通常是採用破產 隔離結構的“特殊目的公司”(簡稱“SPV”);第三步,SPV用“資產池” 作為抵押品在資本市場中發行可交易的資產證券化產品(簡稱“ABS”)。
張秀芬表示,中國內地有龐大的資產證券化市場,充滿活力,快速增長。自2005年推出資產證券化試點以來,相關市場規則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日趨完善,促進了內地資產證券化市場蓬勃、穩健發展。內地也是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含資產證券化),但是目前,內地債券市場(含資產證券化)的國際參與度極其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