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連任之後的兩岸關係進展,讓人憂心焦慮、難有期待。 |
中評社台北6月17日電(特約作者 李華球)政治大學未來事件交易所近日指出,第12期兩岸和平指標從5月11日開始進行交易到6月10日,在6月11日進行清算,交易量高達103萬口,但與上一期相較,本期許多指數全面下降,其中,“兩岸和平溫度計”、“兩岸互動溫度計”、“兩岸和平保障指數”等均呈現大幅度的滑落現象。綜合以上幾個下滑的面向,進一步來推究是否代表著馬英九連任之後的兩岸關係,正逐漸走向冷卻的方向呢?
本次交易量顯示,“兩岸和平溫度計”為31.3分,較上一期的61.5分大幅滑落超過30分;“兩岸互動溫度計”也由上一期的57.5分下滑到44.7分,減少12.8分;“兩岸和平保障指數”為35.0分,較上一期的49.0分下滑14分。
從前述這三個交易量大幅下滑的數據來看,不能不讓人對馬英九連任之後的兩岸關係進展,憂心焦慮、難有期待。原因概有遠因和近因兩端,其一為遠因。去年大選期間馬英九提出兩岸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條件,馬英九說,如果“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三項前提有一項不備,政府也不會簽,“這代表了我們一個堅定,但是很審慎的態度”。馬英九進一步表示,如果未來要推和平協議,一定會先交付人民公投,公投沒有過,就不會推動簽署兩岸和平協議。
馬英九的“條件說”和“公投說”,應該是造成交易群眾,感覺兩岸和平溫度要持續升溫的可能性較難有期待;兩岸互動要持續維持原先的高峰亦有波折和阻礙;由於前述兩個原因,兩岸和平保障的穩定性相對將會下降,交易群眾自然較不看好,信心自會動搖,指數豈不震盪滑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