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的未來,即使北京或許有意推動兩岸政治對話,但此事並不合乎馬英九的利益,也不在他的政治時間表上,當前最理性的可能作法是,兩岸政府都在既有的基礎上,努力將經濟協議架構的內容予以充實、加強,而目前並未納入早期收穫清單的某些農工產品項目必然還要進一步談判,未來雙方可望將就保障智慧財產權以及雙邊投資保障協議進行下一回合的正式磋商。揠苗助長未必就是好事。
整體來說,經濟協議架構確實是兩岸關係良性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除此而外,兩岸之間將來可能還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架構性協議,如文化協議、媒體協議、教育協議都有待進行磋商。採取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的方法,逐步建立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然後在時間、條件適當,更多民意支持的情況下,兩岸再進一步的往安全互信及政治談判的層面發展,這才是一個最穩健、負責的作法。
(中評社特約作者蔡逸儒 台北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