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如何因應2012的決戰
當然,很多人還是很好奇的想問,民進黨在五都選舉之後,又將如何因應2012年“總統選舉”的大決戰?這裡我想先談的是,五都選舉絕非2012年大選的前哨戰,亦即,五都選舉的成敗不必然會影響到2012年的“總統大選”,怎麼說呢?
先來看,過去新黨趙少康說過最傳頌一時的“鐘擺理論”,這個理論似乎早就不靈了。國民黨在2008年以前的幾次選舉中連戰連勝,以及民進黨從去年以來各項選舉中一再勝選,都已經打破這個“鐘擺理論”慣性,既然如此,如果五都選舉勝選的一方,為何又不能決定2012年的“總統大選”勝負呢?
要知道,過去幾次台灣的“總統”民選,大都是在意識型態上進行對決,也就是“台灣意識”vs.“中華意識”上的對抗,那是伴隨台灣民主化以後,在激進民主中所產生的台灣人民想要擺脫威權體制的內在想往,但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以後,台灣經濟衰退的夢魘,讓台灣人民對政治一再對抗的狂熱已經逐漸消退,這也是民進黨在反ECFA時動員群眾反抗的力量,已經不如以往的緣故。
民進黨當然知道這股力量衰退的原因,所以現在他們要思考2012年“總統大選”的關鍵決戰,絕非是繼續挑動意識型態的對決,反而必須在中性的路線中尋求再起的力量。
而這之中,馬英九其實走得比民進黨快,他從被民進黨界定為“終極統一”的路線,到現在無時無刻不聲明他是走“不統”的路線,如果民進黨還耽溺在“獨立”的路線,那麼五都選舉即使全勝,也不可能有實力去贏得2012年的“總統大選”。所以,民進黨如何從“獨立”,轉向到“不獨”,這是他們在五都選舉之後必須繼續思考的課題。
這是因為馬英九的“不統”,可以取得大陸當局與台灣人民相信他的政策不會走向統一,但民進黨若主張“不獨”,又如何讓大家相信他們是真的不會尋求獨立,而且還能繼續為兩岸的和平共榮創造出貢獻,所以牽動“不統”、“不獨”的變數,最後還是決定在大陸的手中,不是民進黨單方面的努力,就能夠去打破這項牽制。
從這裡也可以思考到,大陸雖然有意跟民進黨交流,但從2009年初呂秀蓮表述願意去大陸訪問,卻遲遲無法成行,蔡英文也說過願意在不預設政治前提下,跟大陸進行全方位的對話,但大陸當局卻一直沒有給予正面回應的主因。所以,蔡英文說五都選舉之後,民進黨會在“十年政綱”中強調穩定的兩岸關係。那麼民進黨如何從“獨”走向“不獨”,顯然才是“十年政綱”最需要解決的課題。
也就是,民進黨想要在重新執政以後,建立“穩定的兩岸關係”,他們必然要在“不獨”的解釋上,讓大陸當局與台灣人民相信它跟馬英九的“不統”是同義詞,沒有做好這項功課,民進黨想在2012年勝選,可以說還是緣木求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