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謝長廷訪問大陸的效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19 00:47:14  


 
  只是“中華民國憲法”在台灣內部是否有共識,這是值得討論的部分,從陳水扁執政後期提出要“正名制憲”以後,中華民國憲法早已經被綠營給否定掉了。對綠營而言,中華民國憲法代表的是國民黨在大陸執政時期人民意志的延伸,跟現行台灣人民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雖然後來的“增修條文”部分展現了民主的意涵,但也不見得是台灣人民的集體意志,這也是台獨人士不斷訴求應該重新制憲的原因。

  既然中華民國憲法已經不是現在台灣人民的集體意志,所以謝長廷主張應該以“憲法共識”來凝聚人民的集體意志,這必然會遭到極大的阻力。為此,這個“憲法共識”跟後來謝長廷又提出過的“重疊共識”有很大的關係。“重疊共識”主要是取自政治哲學家羅爾斯(John Rawls)的理論。羅爾斯認為在理性多元的社會中,雖然人群存在著不同的立場,但對於何謂正義往往可以獲得相同的看法。也就是從不同觀點出發,但可能獲致相同的結論。羅爾斯進一步談論所謂“憲法共識”,也是將“重疊共識”所獲得的價值觀放入憲法。

  儘管謝長廷主張應該借用羅爾斯的“重疊共識”來建立台灣人民的“憲法共識”,但台灣內部的獨派人士對於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採取完全否定的態度,所以謝長廷才想藉由“重疊共識”來建立“憲法共識”,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既然台灣內部對於中華民國憲法都無法建立共識,又如何以“憲法各表”來取代“一中各表”呢?當然這是最困難的地方。

  為了解決這個困難點,謝長廷的辦法顯然有些投機的成分,他說:“如果我們的憲法被對岸公開指陳是一部沒有用的、死掉的歷史文件,那麼制訂新台灣憲法就有合理性”。這種逼迫大陸接受“中華民國憲法”的“務實性”說法,過去沒有被大陸接受,現在中國崛起了,更不可能接受謝長廷以合理化制訂“台灣新憲法”的威脅。如果謝長廷以制訂“台灣新憲法”來要脅大陸對台灣的讓步,恐怕只會弄巧成拙。

  畢竟,現在兩岸關係中大陸是居於優勢,台灣的經濟需要靠大陸不斷的輸血,這時更不可能見到大陸會放棄“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並對謝長廷所提的“憲法各表”讓步。這也是馬英九無法放棄“一中各表”的原則,而去接受民進黨高層人士所提出的各種“共識”。

  為此,謝長廷在拜會許信良時,他自己也希望把問題說清楚,他說“一中原則、一中政策、一中架構,到底有多少人能分辨清楚?”謝長廷還強調,中華民國憲法有一中的看法與架構,但這些都只是語言、概念,而所謂概念也就是“框框”,實在不應該看到“一中”就抓狂、全身張牙舞爪,否則就是用框框看世界,至於框框以外的就全部看不見。

  為強調自己現在是“說該說的話,不怕聽者生氣”,謝長廷說,“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當年許信良提出“大膽西進”,時機點確實太早;如今,他提出“憲法各表”的時機點可能也不對,但他認為現在就是必須去談這些事情的時候。

  而許信良幫謝解釋說,“憲法各表”一方面說明現在兩岸是分裂的,但也沒有反對統一的可能性,這等於是透過中華民國憲法,開一張“沒有日期的支票”給大陸,相信這種論述比起“九二共識”,更容易被大陸接受。

  謝長廷則不諱言地說,雖然大陸仍不願接受“憲法各表”,但至少沒公開反對,這就像國民黨的“一中各表”,大陸雖不接受,但也不曾公開否定;而這種“模糊空間”,就是撐起民共對話的機會。

  民進黨能接受“憲法各表”嗎

  謝長廷對於大陸不願接受“憲法各表”雖然有些無奈,但許信良則幫他公開向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喊話,他說,謝長廷已為民進黨建立起民、共交流的“橋頭堡”,所謂打鐵趁熱,“如果現在不是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好時機,那什麼時候才是好時機?”他還直言,假若民進黨拖到2014年後才開始調整兩岸政策,屆時恐將錯失良機;而謝長廷則是民進黨內唯一能勝任打開民、共僵局的人選。

  許信良的打氣,不必然能夠說服民進黨去接受“憲法各表”。在民進黨內派系林立下,每個派系的領導者都會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像呂秀蓮就提出“九六共識”作為自己的標籤,“九六共識”指的是在1996年台灣第一次辦理總統民選之後,台灣已經獨立於中國大陸之外,何況當時大陸又對台試射飛彈,這已經有“準戰爭狀態”的意涵存在。

  另外,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在民進黨總統初選時,首先提出“台灣共識”,後來“台灣共識”也被蔡英文接受,並把它作為競選總統時的口號。但是對於“台灣共識”的內涵,蘇貞昌和蔡英文都沒有說清楚,以致“台灣共識”只是變為空頭的口號,無法受到台灣選民的青睞。

  而現在大陸對台政策中,很少再提出“九二共識”、“一中原則”的口號,只是訴求兩岸要“和平發展”,以及後來中共政協主席賈慶林所說的“一中框架”。

  在大家各有各自的政治口號之下,謝長廷的“憲法各表”想要被民進黨接受,甚至變成民共交流的主旋律,恐怕最後只會變成謝長廷個人一厢情願的主張,至於民共交流的政治基礎何時能出現,顯然這時不是時機到不到的問題,而是民進黨是否能學習謝長廷勇於跨越統獨的分界線,然後才能找到民共都能接受的政治符號,這樣才有機會促成民共交流的大開展。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11月號,總第179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