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題:“孫亞夫:客觀地、全面地、辨證地看待認同問題”,本刊編輯部
編者按:由兩岸統合學會舉辦的“台北會談”12月10日上午在台北福華飯店登場,連續兩天議程的主題是“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以“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頭銜與會的大陸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在開幕式和閉幕式上分別致辭,就兩岸的認同與互信及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的若干基本問題發表了重要意見。為便於讀者閱讀,本刊特將孫亞夫兩次致辭集合於一文,敬請垂注。
認同與互信是兩岸關係的基本問題
很榮幸應兩岸統合學會邀請前來參加台北會談。認同與互信是兩岸關係的基本問題,也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問題,台北會談討論此一重要問題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兩岸關係的認同與互信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乃至心理領域與層面,有其特殊的複雜性,尤其應當抱持良好的願望和積極的態度,以利於增進理解、豐富思考、尋求共識。我們是抱持善意交流的真誠態度而來,是抱著求同存異的積極願望而來,希望與大家一起努力,把這次會談開成一個有利增進認同、增強互信的會議,開成一個為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出貢獻的會議。
兩岸關係的認同問題,是在100多年來種種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因素交互作用下而形成的,盤根錯節,十分複雜,應該客觀地、全面地、辨證地予以看待。
首先要看到,在兩岸尚未統一,兩岸關係經歷過長期對立和曲折的情況下,兩岸人民仍然保持著共同的民族和文化認同。我們認為,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都受中華文化哺育,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因此,我們應當共同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共同享有發展成果。台灣民眾大多數認為自己屬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2008年5月以來,在兩岸關係明顯改善發展、交流合作等協商取得豐碩成果的情況下,台灣民眾對兩岸交流合作、協商談判的支持度上升,對“九二共識”的認同度提高,對大陸的看法也在發生積極向好的變化,這是十分寶貴的,也代表著進步的趨勢。
同時要十分清醒地看到,相當一部分台灣民眾仍然對大陸的現狀、尤其是這些年的發展變化缺乏瞭解甚至存在誤解;相當多的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發展前途直至走向和平統一抱有這樣那樣的疑慮,在兩岸關係大幅改善發展的情況下,這種狀況看起來很不協調。實際上這是有其歷史和現實的深刻原因的:就歷史要素而言,1895年清朝政府因甲午戰敗被迫割讓台灣,日本殖民統治台灣50年;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等留下的集體歷史記憶,至今還在產生影響。就現實要素而言,1949年以來兩岸實行不同的社會制度,具有不同的主流意識形態,其間經歷了38年的隔絕,經歷了90年代中期直到2008年十多年的緊張動盪,台灣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領域出現了嚴重的去中國化逆流,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後果。
相對50多年而言,近四年多兩岸關係發生了巨大、深刻的積極變化;但時間畢竟不長,發展也還不全面、充分,而且,兩岸關係中的固有矛盾及其衍生的政治分歧問題大部分尚未得到解決,這也影響了台灣民眾的認同傾向。上述均是歷史形成的,同樣也可以在歷史的過程中被改變,這是我們在探究兩岸關係認同問題時首先應該豎立的觀念。
在兩岸關係中建立和增進互信已經得到普遍的認同,甚至可以說有了共同的認知。兩岸互信遍及廣泛領域,人民之間的互信是基本命題,兩岸雙方的互信則起提綱挈領的作用。四年多來,兩岸關係之所以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和重要成果,開創出前所未有的和平發展新局面,關鍵在於兩岸雙方形成了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在此基礎上得以建立互信,開展良性互動,為兩岸關係保持正確方向和發展勢頭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也為兩岸交流合作、平等協商營造了最基本的環境。
當前兩岸互信面臨的主要是鞏固和增強的需要。毫無疑問,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需要增進認同、增強互信。每一位希望兩岸關係持續發展的人都抱有這樣的期待,每一位願意看到台海保持和平的人都負有這樣的責任。
在今後兩岸關係發展中,機遇和挑戰並存,總的看是機遇大於挑戰。這個機遇主要是兩岸關係在四年多發展中打下的基礎、創造的成果、孕育的動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岸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了60年來最密切的水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兩岸關係歷經風雨洗禮已經開闢出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這樣的歷史進程終將推動認同的增進、互信的增強。當然,為此要解決的問題和克服的困難很多,而且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些問題要在發展中去解決。現在還是要從實際出發,從最基本的事情做起。
我們將致力於促進兩岸人民共同推進交流合作,厚植互利雙贏的經濟利益,強化一脈相承的文化紐帶,融洽骨肉至親的同胞感情;不斷增進對中華民族經濟的認同,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對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的認同,對整個中華民族的認同,形成自覺的兩岸同胞一家人意識,形成全然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相互理解關愛,彼此信賴扶持,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
我們認為,當前兩岸增強互信,要恪守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同時也要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這對兩岸交流合作、平等協商有利,對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利,對維護台海和平和開創兩岸未來前景有利。
我們知道在台灣談“一個中國”的敏感性,也研究過台灣所有關於“一個中國”的主張:不管是黨派特有的,不管是支持的或反對的,都研究過。從中感到究竟應當如何理解和堅持“一個中國”,是一個十分重要和基本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