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的兩條路線
其實,如果從大陸的角色來看,過去大陸在操作兩岸關係的發展方面,總是“先政治、後經濟”,也就是要求民進黨必須先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大陸才願意跟民進黨進行對話,儘管民進黨在2000年執政初期,也提出一些善意的思考,希望能打破民共關係。但是,大陸一直堅持“九二共識”的口號,導致民共關係一直難以打開,弄到陳水扁執政的後期,才推出許多“正名制憲”、“入聯公投”等作為,讓兩岸一直沈溺在“準戰爭”的氛圍中。
然而可以想像的是,2008年國共開始協商以來,馬英九雖然堅持“九二共識”,但是他也堅持“一中各表”,這是大陸沒有明白接受的口號。
如今,中國大陸如果跟民進黨交流,還要民進黨繼續接受“一中原則”,這顯然比對國民黨要嚴格了許多,當然也是民進黨所難以接受的條件。所以,不管謝長廷搬出“憲法各表”,或是蔡英文找來大陸經濟學家到她的“小英教育基金會”大談人民幣的國際角色,這是跟以往非要民進黨接受“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所難以比較的。
所以,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民共對話既然很難找到一個可以共用的政治概念,只要民進黨有意願談,那麼大陸也不一定要拒絕民進黨不可。由於大陸長期對民進黨保持相當的封閉性,所以,今年6月20、21日我到北京參加“兩岸統合學會”所舉辦的“北京會談”,私底下民進黨中執委洪智坤告訴我說,他這趟登陸的壓力很大,也就是兩岸協商已經超過5年,但民進黨人想要登陸,還是有他們的壓力存在。
民進黨人士登陸壓力的來源,第一種壓力是民進黨內無形的限制,讓擁有民進黨黨職的黨員登陸參加研討會,都會有很大的壓力存在。另一種壓力所指的就是大陸對綠營人士的限制。像綠營人士被邀請參加“北京會談”,但他們的簽證必須先行到香港辦理,跟一般台灣人民可以落地簽不同,這也使得綠營人士想到大陸的意願就不強。
所以,大陸如果願意以政治議題跟謝長廷團隊對話,而以經濟議題作為跟蔡英文對話,這種分開實驗的方式,最後再比較哪種方式最適合於民共對話的方式,這可能是打破民共對話限制的最好作法。
這種政治和經濟的操作方式,起碼已經把大陸議題提升為民進黨內最重要討論的議題,沒有把大陸議題當成重心的天王天后,最後都可能會很快的被掃進歷史的灰燼裡。
信仰與認同的關係
在跟大陸交往的過程中,不管是從政治直接切入,或者從經濟對話做起,這其實已經都在改變民進黨的意識型態。當然,過去大陸一直認為“台獨黨綱”就是民進黨罩門,所以民進黨只要不放棄“台獨黨綱”,就不願跟民進黨交往。
但是,以現在的台灣和民進黨,不管在跟大陸學者對話,或者選舉時候的選舉語言,都已經很少再提到“台獨黨綱”或“台獨”這個字眼。 即使民進黨在2013年6月初所做的民調發現,77.6%的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僅10.1%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對於兩岸交流最應該堅持的價值是什麼?31%的民眾認為是“國家主權”,其次是“和平共處”,比例為27.5%,第三為“經濟發展”,比例是11%。
但是這樣的抽樣調查,本身就不太具有意義,因為不同制度、生活方式的兩個同樣族群,他們不可能去維持相同的認同方式。這種情況就像台灣農村裡的每個自然村,他們都會建造一座廟宇,以做為這個農村的信仰中心。但是,如果細心的觀察,即使這個農村的廟宇蓋得再豪華,外村的農民寧願守著自己村裡的破廟,也不會去拜其他村子豪華的廟宇。
這就是因為宗教信仰所造成的村與村之間“不認同”的現象,如果政治人物強行要把兩個鄰近的農村整合成一個廟宇的認同,這個政治人物恐怕也別再參選了。這就是台灣農村信仰最有意思的地方,政治人物大多知道這種情形,所以不會強行去製造兩個不同村的共同信仰。
而比較有意思的地方是,台灣民間信仰媽祖者,則是以中部地區為主,而信仰媽祖者,他們也會信仰湄州的媽祖廟,也願意到湄州去拜媽祖。因此,信仰媽祖的台灣農村,就顯示出沒有台灣的媽祖和中國的媽祖之分。在統獨意識上比較不會有強烈的分歧。這也是為何在台灣中部地區,尤其是雲林以北的縣市,藍綠可以輪流執政,不像南部地區幾乎都是綠營執政為主。這到底又是為什麼呢?
台灣民間除了信仰媽祖之外,南部地區卻以信仰“五府千歲”為最,而“五府千歲”源自於台南市的“南鯤鯓代天府”。
南鯤鯓代天府所供奉的“五府千歲”,在台灣南部農村的廟宇幾乎都是由此分身出去,所以是影響南部農民最重要的信仰象徵。
“五府千歲”的來源,相傳是明朝末年,有一艘王船漂流至台南北門南鯤鯓沙汕附近,其中船內供奉有“李大亮、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等5王神像及中軍府神像,被漁民迎接後而建草寮供奉。
後因神蹟顯赫廣布流傳,在清朝初年,被當地信徒倡議建廟,於永曆16年(1662年)初期創建落成,而稱為“南鯤鯓廟”,又叫“開基廟”,風水上稱為“浮水金獅活穴”。後因南鯤鯓沙汕淹沒衝毀,信徒決定遷徙,再重建神廟。改在北門地區的穅榔山建廟,該地據傳於風水學上稱為“虎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