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9月27日電/從去年推動油電雙漲、年公改革、證所稅改革以來,馬英九在民調上的民意支持度就一直低迷不振。今年的事情也不少,洪仲丘事件、大埔抗爭事件、再加上這一段時被媒體炒作的所謂“馬王之爭”,讓各種反馬團體好像找到了正當性一樣。現在,反馬、罵馬好像成了顯學,有團體揚言要向他丟鞋,有團體揚言要在國民黨全代會抗議,甚至於有評論稱其為瘋子。這個現象,我們相信,看在正常人眼裡,大概會覺得天下豈有此理。
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社評說,當然,馬英九不是完人。政府推動改革,必然要得罪一些人,再加上溝通不足,策略有誤,得罪的人更多了。針對王金平院長及柯建銘的司法關說案,一直被特定媒體從政治鬥爭的角度來讀,不僅模糊了事件焦點,也模糊了道德的標準。我們認為,即使人民有表達意見的自由,即使馬英九的施政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目前部分團體及人士的反應已經過度,我們不能不予以指正。
要罵馬英九之前,民眾應該先想想“總統”的角色是什麼,然後再想想馬英九的作為是否真的嚴重背離了角色期待。“總統”的第一要務是捍衛“憲法”與民主,馬英九為了維護司法獨立而譴責“立法院長”的司法關說,本來就是應為當為之事,現在反而被說成是鬥爭,到底是馬英九錯了,還是有心人在操弄。有人認為馬英九手段粗糙,但那是光明正大走大路;有人認為馬英九的手段應細膩,但那才是權力鬥爭的代名詞。難道台灣民眾真的喜歡看手段細膩的政治鬥爭,而討厭光明正大的捍衛司法獨立。
有人戲稱馬英九沒有朋友,王院長沒有敵人。但我們仔仔想想,如果馬英九的朋友很多,就像李登輝那樣,那政商關係的界線豈不更模糊。馬英九沒有朋友,至少代表他不會利用自己的權勢以及資源來交朋友,當然也不會因為朋友的人情壓力而必須做一些不應該做的事。從這個角度來看,王院長沒有敵人的說法,其背後的意義反而讓人心驚膽跳。
以“總統”之尊,其權力之大,資源之多,那當然可以像陳水扁和李登輝,把“總統”這個職務做得風生水起。馬英九自二00八年就職後,對權力的使用極為克制,因此,工商界人士不必走官邸,反對黨不必怕監聽,媒體不必怕亂咬。如果濫權監聽真的嚴重,以台灣的政治風氣,早就有一大堆人被起訴了。
這八年來,政府施政未必盡如人意,但兩岸和平為台灣帶來了穩定發展的環境,兩岸經貿交流合作,也為台灣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動能。尤其現在政府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將為台灣經濟帶來非常重大的改變,強化台灣的競爭力。此外,台灣參與國際的空間逐步擴大,獲得一百三十三個國家免簽證的待遇。這些成就,難道我們民眾就如此視為理所當然!
我們寧可相信,那些激烈罵馬者只是少數,但我們不能讓他們以為自己有絕對的正當性,更不能讓他們以為自己是多數,否則,台灣真的是豈有此理的社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