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崑義 |
中評社台北8月12日電(評論員 王崑義)在西非發生大流行,並且造成大量死亡的伊波拉病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這次伊波拉病毒在西非爆發後,已經在利比里亞、幾內亞、塞拉里昂和尼日利亞等國感染至少1323人,729人死亡,死亡率接近9成。
從進入2000年以後,這類大規模危害人類的病毒,並非只有伊波拉病毒。2002年在中國大陸廣東順德首發,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的SARS,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
在此期間發生了一系列事件,引起社會恐慌,包括醫務人員在內的多名患者死亡,世界各國對該病的處理,疾病的命名,病原微生物的發現及命名,都引發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及媒體的高度關注。
事實上,病毒大規模的危害,跟典型的“經濟全球化”一樣,它們已經變成另一種“災難全球化”,在現在的全球化時代,病毒的傳染病一旦暴發後,在幾天時間內就可能席捲全球。這跟以往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相差很多。
而在高度複雜的系統中,所謂的“蝴蝶效應”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即便一個很小的事件也有可能放大並發生傳導作用,帶來難以預測的結果。“混沌理論”的開創者洛倫茨就曾說,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一隻蝴蝶扇一扇翅膀,就有可能使遙遠的地方出現颶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