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一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 |
中評社╱題:論習近平的統一觀 作者:章念馳(上海),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
•習近平談統一,有些人還以為這是一般性的政治表態,沒有認識到這是他治國理念和兩岸關係的政策底線,他將長期以來的某種戰略模糊,變得清晰可辨了,構成了他對“新常態”的新論述。
•我們今日所提倡的統一,與歷史上的統一確有很大不同,已從“武力征服”改為“和平融合”,根本改變了台灣在統一中的“被統一”的地位。習近平在他三次講話中,把這種統一關係定為“共圓中國夢”,“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的關係。
•這種統一不是“你吃掉我,或我吃掉你”,而是共創一個更美好的新中國,體現了“共同締造”的精神。台灣與大陸都是統一的主體,是共同完成民族復興的一個國家兩個區域,彼此是平等的。
•台灣的“本土化”原以推翻“外來政權”為宗旨,但推翻“中華民國”,建立“台灣共和國”幾乎無望實現,於是“台獨”需要從推翻“中華民國”變為繼承“中華民國”這份政治遺產,建立所謂“台灣共識”來對抗大陸。
•一個沒有“反省”的民進黨,一個沒有“轉型”的民進黨,一個“反中”的民進黨,倘若2016年可以重新上台,不啻是兩岸一場巨大災難,也是台灣的一場空前災難。
習近平主政以來,逐步提出了他的執政治國主張,包括他的統一觀,尤其今年以來,三次闡述他的兩岸觀。他論述內涵深刻,也許還遠遠沒有被兩岸理解,有些人還以為這是一般性的政治表態,沒有認識到這是他治國理念和兩岸關係的政策底線,他將長期以來的某種戰略模糊,變得清晰可辨了,構成了他對“新常態”的新論述。
習總書記今年2月25日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發表了《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重要講話,系統提出了兩岸“一家親”理論,為未來兩岸關係的大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論述,為兩岸展現了一個光明的前景。也許是這種善意,讓六十年來最好的兩岸關係會變得更美好,這種善意也變成了“統一”的巨大壓力,反讓平靜了六年多的兩岸關係出現了強烈的反彈。“台獨”害怕了,沒有作好“統一”準備的年輕人不安了,他們以“反服貿”為藉口,掀起了“太陽花學運”,一場“反中”的學運、社運、公運被一群“台獨”政客點燃了起來,他們企圖逆轉“和平發展”的大趨勢。突如其來的“學運”大大轉移了人們對習近平講話的關注,兩岸失去了一次很好的互動。面對這“新情況新問題”,兩岸都翹首以待,看習近平會怎麼去解決這些難題。
5月7日習近平會見了宋楚瑜,簡單地表達了“四個不會變”。9月26日,他又罕見地邀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來訪,開宗明義地系統論述了他的“統一觀”,以及對今後兩岸關係發展的系列主張。
統一是中國人必然追求的一種價值
中國是個大國,大國的第一要務,就是如何維持一個偌大國家的統一而不被分裂,分裂是一個大國不可承受之重,一個統一的國家才可能真正強盛和揚眉吐氣,正如習近平說:“統則強,分必亂”。在我國二千多年政治史中,發生過多次分裂,而每次統一也都成了推動歷史進步的動力。因此,維護國家統一這種意識已深入每個國民的骨髓,每個政治家也無不以追求統一為己任。但是,歷史上的所有統一,幾乎都是以武力完成的,也就是以征服為手段,所以這種統一與征服無異,被統一方無不心懷懼恐。
而1949年後的兩岸關係是國共內戰的產物,造成一個中國隔海分治,遲遲沒有統一,這也是美國插手其中的結果,它將台灣視為美國的“附屬國”,制定了《與台灣關係法》,影響了我們武力收復。所以鄧小平曾說:“沒有台灣問題,只有中美問題”;提出了“和平統一”新設想,統一後的兩岸關係可以實行“一國兩制”,台灣可以享受“高度自治”。隨著中國大陸日益強大,美國對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統一也不持異議了。
兩岸雖然迄今尚未統一,但“和平統一”的思維已得到大力弘揚。台灣解除了“戒嚴”,開放了“探親”,實現“三通”,大陸與台灣實現了“汪辜會”、“張王會”,簽署了二十多個合作協議,促進兩岸實現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實現了投資雙向化、旅遊自由化、貨幣互通化、求學相互化……,兩岸進入了相互融合的“和平發展新時期”,結束了六十多年的對立、對抗,證明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多麼符合兩岸福祉的一種政治設想。事實證明,“台灣的前途系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的福祉離不開中華民族的強盛”(習近平語)。但“太陽花學運”的青年人,他們根本不懂什麼是中國,根本不懂為什麼必須要統一,不懂“和平統一”有什麼好處。因為長期的分離讓他們不知道什麼是中國,不知當中國人的榮耀與責任,加上民進黨長期“去中國化”的教育,讓他們閉塞迷失,讓他們短視迷茫,他們只是一批“小確幸”而已,兩岸關係豈能由他們主宰。所以問題不是出在台灣青年人身上,還是出在民進黨長期“民粹主義”操弄的結果。
統一就是兩岸共同完成
中華民族復興的一個過程
我們今日所提倡的統一,與歷史上的統一確有很大不同,已從“武力征服”改為“和平融合”,根本改變了台灣在統一中的“被統一”的地位。習近平在他三次講話中,把這種統一關係定為“共圓中國夢”,“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的關係。他說:“以和平的方式實現統一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當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對台灣來說,這是福音,是歷史機遇”,“我們要把住機遇,相互扶持,緊密合作,為過上和平安寧、幸福美好生活,為在世界上共享中華民族尊嚴和榮耀而攜手奮鬥”。
習近平對兩岸關係這樣的定位,是站在民族復興高度,以共圓中國夢的境界,以中國心進行溫情的喊話,他把長期敵對的兩岸關係,定為“一家人”、“一家親”的關係,可以說,習近平是幾代領導人中最瞭解兩岸關係的人,他把統一視為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共同完成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把統一與歷史使命科學地結合在一起了,開創了統一的新論述,有高度、有境界、有創新、有善意。難道這不值得我們支持與鼓掌嗎?難道非要逼得我們以武力收復嗎?難道中國人與中國人還要相互殘殺一回嗎?
習近平這一代中國領導人對統一的追求是執著的是毫無妥協餘地的,但這種統一不是“你吃掉我,或我吃掉你”,而是共創一個更美好的新中國,體現了“共同締造”的精神。台灣與大陸都是統一的主體,是共同完成民族復興的一個國家兩個區域,彼此是平等的。這種統一“不是領土與主權再造”,而“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這種統一不會讓台灣失去他們已“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只會得到更多權力與地位。同時,“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會對台灣各界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我們也希望“台灣同胞更多瞭解和理解大陸13億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習近平語),彼此“將心比心”,才是“佛心”,才能解決問題。
台灣正在經歷新的“本土化與民主化”運動
習近平第三次對台講話,既是對他第一第二次講話的補充,也是對近半年來兩岸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的正面回應。
眾所周知,從“3·18學運”以來,兩岸關係幾乎戛然而止,“服貿協議”遲遲未過,兩岸關係一切進展還要經“立法院”審查,兩岸“和平發展”似乎被“太陽花學運”擋住了去路,怎麼來看兩岸關係中這些變化,變得十分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