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一均希望自己的作品既能放在蘇州園林裡,也可以與現代建築相融合,而禪繡既是行為藝術、亦是動中之禪。(中評社 高易伸攝) |
中評社高雄6月21日電(記者 高易伸)生於蘇州藝術世家,今年42歲的禪繡創始人唐一均20日於台灣高雄出席元青花專書發表會活動,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藝術是兩岸和平與文化的使者,兩岸若能從事更多的藝術與文化交流,會對兩岸的審美、文化與經濟將帶來更多的良性互動。
唐一均目前也是蘇州羅籽網路科技有限公司CEO、加拿大蘇州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母親是刺綉藝術大師顧金珍,自小受家庭環境熏陶,發明禪綉針法,把刺綉帶進新領域。唐表示,古印度里有記載以針線悟道之例,因此藝術從來沒有離開過修行,他的創作不過是體現藝術創作與修行的結合。
中評社提問,台灣現今不少非物質文化傳承找不到傳人,是否擔心台灣與大陸在文化上失去臍帶連結?
唐一均表示,大陸經濟發展非常快,也很提倡文化發展。台灣當年經濟發展也快,同時也重視文化投入,拿出預算進行公共藝術與文化保存,這些面向其實都值得大家互相學習。如果我們得把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快要失傳的東西真正地恢復與及發揚,除了仰賴政府與民間結合外,一定還要有很清楚的方向與思路。
對於禪繡跟中國四大繡有何不同?唐一均指出,在當代藝術中,其實沒有太多的工藝上的區分,當代有很多裝置藝術使用很多古老與纖維的材質,作為一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藝術,其實可以跟當代進行很好的結合,他的禪繡跟當代有著一定的交互,再融合“禪”的概念進來,作為一種修行的藝術。
唐說自己生於蘇繡藝術世家,從小便耳濡目染了蘇繡藝術對自己的影響,並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但他不滿足只是做一名繼承者,因為世界正從各個面向改變著中國,而中國也前所未有的影響著世界。
唐希望自己的作品既能放在蘇州園林裡,也可以與現代建築相融合。禪繡既是行為藝術、亦是動中之禪。“六根妙用本互通,心禪繡畫不二別。筆墨針線大悲智,隨手拈來一繡禪。”則影響了唐一均對藝術的追求與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