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英九主政台灣後兩岸關係新態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30 14:29:00  


 
  我個人估計,馬英九執政以後,在兩岸事務上,在經貿關係上,在直航、三通、交流交往上,以及在台商投資大陸和開放大陸資金入台、大陸遊客赴台、大陸熊猫入台等許多方面,都可能鬆綁;但是很難指望在他執政期間,兩岸關係的政治方面會有什麽重大突破。這一點不可過於樂觀。

  馬英九是一位很穩健的人,也是一位很小心謹慎的人。他當選以後,有高興的一面,也有感到壓力的一面,經常說“戒慎恐懼”;說他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對他來說,也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兩岸對立太久,積怨很深,積累的問題也太多了。尤其是民進黨執政八年,蓄意製造兩岸對立,大搞“去中國化”,留下的問題和後遺症也實在太多了,决不是短時間就能消除的。

  (二)民進黨雖然敗選,但得票率仍有40%,有540多萬張票,尤其是“深綠”和基本教義派,他們决不會死心,不會就此罷休,還會卷土重來;少數“急獨”分子更有可能利用各種機會,對新政權進行干擾和破壞。

  (三)美國樂見民進黨下台,但也不會放鬆對台灣新政權的控制,日本也會積極給予配合。美國的對台政策是“不統、不獨、不戰”,今後很可能會將對台戰略重點由“防獨”轉向“防統”。

  (四)馬英九本人,是在長期的國共對立、兩岸對立、美中對立中成長起來的,其“反共”心結有歷史淵源;對新中國缺乏瞭解,兼之有“外省人”身份,顧慮較多,不想也不敢在兩岸政策上邁大步。

  鑒於“大亂必有大治”,我曾在不久前寫過這樣一篇文章,即《誰將是台灣的鄧小平?》中國大陸有“十年文革”之亂,鄧小平應時而出,沒有辜負大陸人民的期待。台灣島內也至少有“八年台獨”之亂,馬英九會否能爲台灣的鄧小平?僅就台灣政局和兩岸關係現狀來說,非常需要鄧小平式的人物。歷史在呼喚英雄,英雄也該呼應歷史。然而馬英九先生會是怎樣的人呢?我看他現在面對的是一個歷史性機遇,也是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挑戰。

  關於幾個具體問題的看法

  (一)關於“九二共識”。我個人很高興地注意到,一個時期來,國民黨和馬英九先生始終堅持“九二共識”。這一次的“就職演說”也談到了。然而,什麽叫“九二共識”?各方還有不同的解讀。我看不一定再爭論了,求同存異就好。例如馬先生講的“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即“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這裏最重要的,自然是“一中”,只要能認同“一中,至於它的“內涵”,可以按馬先生講的“互不承認也互不否認”。那就是求“一中”之同,存“各表”之異。

  (二)關於“中華民國”。這個所謂“國號”,在台灣已經用了六十年了。這次“就職演說”,馬先生最後還要呼喊“中華民國萬歲!”這對他是不能不喊的。對於這個稱號,民進黨反對,國民黨堅持,兩黨圍繞這個稱號所進行的鬥爭已有多年。馬英九及藍營裏的很多人對這個稱號有感情,是可以理解的。我個人的態度一直是,既不能承認也不要反對,承認了就是“兩個中國”,容易滑向“法理獨台”;不要反對是因爲它畢竟是以“一中憲法”爲基礎的,對未來的兩岸談判有好處。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國民黨堅持“一中”而民進黨不要“一中”。

  (三)關於“國際空間”。這包括參加聯合國、外交承認、參加國際組織等。我個人認爲,這些問題都必須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才能討論解决。參加聯合國問題,有民進黨的“入聯”(法理台獨),有國民黨的“返聯”(法理獨台),這些都不可行。而最好的辦法,就是當年聯合國成立時國共兩黨共組代表團的做法。當年是國共兩黨共組代表團,現在可改爲海峽兩岸共組代表團。至於外交承認和參加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的國際組織,也同樣可以參考這個辦法。其基本精神是“一中”原則。

  (四)什麽是“主體性”。台灣島內許多人,無論藍營綠營,都强烈主張要保持台灣的“主體性”。但什麽叫“主體性”?一種是“台獨”的主體性,認爲只有“主權獨立”才有“主體性”,這是不對的。我個人則認爲,“一個中國”原則下的“高度自治”才是最好的“主體性”。中國的“主權”屬於“一中”,是整體的,統一的,不可以分割;而“治權”則是可以相對分開的,可以“分擁”或“分享”。海峽兩岸,可以是“一個主權、兩個治權”。我們絕不可離開“一中”去談“主體性”,也不可離開“主權”去談“治權”。

  (五)什麽是“和平統一”。這個問題,看起來理解上還有不同。很多人把和平統一看得難度很高,連馬英九先生都感嘆“自己有生之年恐難於看到”。而其實並不一定是這樣。台灣著名學者王曉波教授數年前就說過:兩岸其實早就是“一國兩制”了。道理很簡單:如果彼此都不否認兩岸同屬於“一中”,那就更不可否認雙方實行的是“兩制”了。既然如此,那又爲什麽還要講統一呢?那是因爲,它只是“客觀存在”,還沒有主觀認同,台灣還不承認,兩岸還沒有“共識”。如果我們能把這種“客觀存在”,通過談判協商,轉化爲一種“共識”,一種“主觀認同”,也就是說,進而把兩岸現狀共識化、法律化、合理化和正常化,那就算是完成“和平統一”了!至於兩岸更高層級的整合,那是後人的事,現在可以不談。如此則兩岸實際上離和平統一並不是像馬先生和有些人所想像的那麽遙遠。

  (六)“反華”與“反共”。民進黨的大陸政策是“反華不反共”,國民黨的大陸政策是“反共不反華”。實際上,“反華”與“反共”是很難完全分開的。就中國大陸來說,我們不怕你“反共”,你有本事就反嘛;但是不能允許你“反華”,那是牽涉到主權,一個中國原則問題。民進黨不懂得這一點,至今還在埋怨和懷恨:共産黨爲什麽親國民黨而反對民進黨?民進黨與大陸和解的一個重要條件是,你必須排除國民黨和反對國民黨,然而中國共産黨畢竟是愛國的和有原則性的政黨。

  以上六個問題,主要是關於兩岸政治方面的,還有其他許多問題,例如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問題,中美關係和美台關係問題,等等。這裏就顧不上一一談到了。

  結束語

  總之,正如本文一開頭就已經談到的,自1949年以來,兩岸隔海對峙已經六十年了,其中“兩蔣”時期40年,李扁時期20年。如今主張“台灣獨立”的民進黨已下台,承認“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的國民黨已上台,“雄鶏一唱天下白”,海峽兩岸已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晴朗天氣,也很可能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馬英九先生在“就職演說”中提到,前不久蕭萬長先生在博鰲與胡錦濤會面時,提出“十六字”方針,即“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還提到,最近胡錦濤主席在北京會見連戰先生時,也提出“十六字”方針,即“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兩者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這就是都主張擱置爭議,共創雙贏。但願這是兩岸關係一個新的轉折點,一個新時代的真正開始。是時候了,兩岸人民應團結起來,携手共進,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共同創造兩岸更美好的明天!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8年6月號,總第126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