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勢必會繼續下去 |
中評社╱題: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觀察 作者:冷波(北京),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政治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1月9日民進黨公佈的“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是該黨在新任黨主席、2016“大選”候選人尚未產生,“時機不宜”情況下推出的暫時交差之作,該黨目前的兩岸政策調整尚未觸及最核心的兩岸政治定位和“台獨黨綱”問題。未來,民進黨鑒於外界壓力和消除再奪政權兩岸障礙的需要,其兩岸政策調整勢必會繼續下去。因此,釐清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壓力動力所在、關鍵問題所在,評估可能的調整時間節點和可能走向,規劃因勢利導方案,方是大陸對台界現在亟需思考的問題。
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根本壓力源於外部形勢的變化,根本動力是重奪政權的需要
民進黨兩岸政策為何不得不調,勢也!也就是形勢比人強,成都武侯祠著名對聯說,“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即為此意。
近十多年來,兩岸關係發生了民進黨創黨以來的最大變局。與“台獨黨綱”產生時的蘇東巨變、大陸經濟尚未起飛完全不同,當今大陸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兩岸實力差距迅速拉大,台灣對大陸產生結構性依賴,大陸對台政經影響力日趨強化;兩岸關係由隔絕變融合,由對立變和平;島內民意厭倦“統獨”炒作和“台獨”冒險,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為主流,“台獨”空間被壓縮殆盡。在此情況下,民進黨固有兩岸政治立場陷入“燙手山芋”的尷尬境地,在兩岸和平、經貿議題上更是短板難補。近兩次“大選”,尤其是2012“大選”,兩岸議題對國民黨的影響由負轉正,甚至成為國民黨的“殺手鐧”。所以民進黨自2008年“大選”敗選以來,為了消除再執政的關鍵障礙,一直在試圖調整兩岸政策。
未來,只要外部環境沒有發生根本轉變,只要兩岸實力差距持續拉大、台灣經濟繼續依賴大陸,只要兩岸關係保持良好的和平發展勢頭,民進黨要想重新上台,兩岸政策調整的壓力就會持續存在。即使該黨未做調整僥倖上台,也馬上會面臨缺乏與大陸互動政治基礎,先前的兩岸和平、經貿、“外交”紅利難以為繼的問題,將是“上得了台,卻坐不穩、坐不久”,終究還得調整兩岸政策。因此,“檢討紀要”甫一公佈,蘇貞昌就明確表示“中委會”將繼續討論兩岸政策,並規劃舉行兩岸政策辯論;蔡英文任董事長的小英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全也率“英系”人馬登陸參訪。民進黨“務實派”亦矢言繼續推動兩岸政策調整。
民進黨當前兩岸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
或調整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如何補回“台灣前途決議文”掏空的“憲法”一中內涵,並對“台獨黨綱”做出處理
(一)民進黨當前兩岸政策基本就是“台灣前途決議文”路線
簡單回顧民進黨兩岸政策歷程。1991年10月,民進黨五全大會通過黨綱修正案,增列“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正式成為“台獨黨”。此後該黨隨著體制內奪權希望的增大,逐漸對兩岸政策作出調整。1998年2月,民進黨受1997年底縣市長選舉大勝的激勵,召開“中國政策大辯論”。1998年7月,民進黨中常會針對克林頓訪華的“三不”,做出的聲明第二點稱,“任何改變台灣獨立現狀的要求都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公投方式認可”。這一全新的提法最終成為1999年5月八屆二次全會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核心。“決議文”關鍵表述為,“台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其主權領域僅及於台澎金馬與其附屬島嶼,以及符合國際法規定之領海與鄰接水域。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2000年民進黨上台後,陳水扁最初基本走的是“台灣前途決議文”精神的“新中間路線”。但2002年提出“一邊一國論”,尤其是2005年至2008年,民進黨重拾“台獨黨綱”的“激進台獨路線”,更於2007年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2008年,蔡英文任黨主席後,鑒於“激進台獨路線”的失敗,基本回到“台灣前途決議文”立場。2012年,蘇貞昌接任黨主席後,亦延續了蔡的做法。此外,前黨主席謝長廷的兩岸論述也是以“台灣前途決議文”為底調。
(二)“台灣前途決議文”與大陸主張的一個中國原則存在根本分歧
1、“決議文”沒有一中內涵。“決議文”雖然改變了建立“台灣共和國”的“激進台獨”目標,從“改變現狀”變為“維持現狀”,對兩岸關係的破壞性降低,但問題有二。一是“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與國民黨“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有著本質的不同,含有“台灣是國名”的意涵。二是疆域限定為台澎金馬,與國民黨主張的依“憲法”涵蓋中國大陸與外蒙不同,沒有“一中”內涵。所以,“決議文”是典型的借殼上市做法,暫且承認“中華民國”,但掏空了最關鍵的“一中”內涵。
2、“決議文”沒有處理“台獨黨綱”問題。“決議文”雖不再把“台獨建國”作為目標,但沒有處理“台獨黨綱”的問題,“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仍赫然是黨綱的第一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