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4日(評論員 陳鴻斌)出乎許多國內外經濟學家的預料,今年11月中國經濟創下了一連串驚人的記錄。這既為十三五完美收官奠定了扎實可靠的基礎,更為發力衝刺十四五開局吹響了嘹亮的進軍號。
11月30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PMI(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數據為52.2,比上月猛增0.7個百分點,達到了38個月以來的新高,翌日發佈的財新PMI指數更高達54.9,創下2010年12月以來的新高。這一數據明顯表示中國經濟的復甦勢頭極為強勁,標誌著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將持續有力增長。
緊接著海關總署於12月7日公佈了11月的外貿數據,當月的出口以人民幣計價增長了14.9%,而以美元計價的增長幅度則高達21.1%,達到了33個月以來的新高。這還是因疫情而導致全球經濟極為低迷的情況下創造的驚人業績。由於中國的出口增長勢頭過於強勁,以致集裝箱嚴重供不應求,集裝箱運價在8個月內的漲幅翻了兩番還多,一箱難求的局面使許多出口商都愁眉緊鎖,當然這是一種快樂的煩惱,這也是以往世界經濟正常增長年份非常罕見的現象。
同一天,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11月的外匯儲備資料為31785億美元,比上月猛增了505.2億美元,創下2013年12月以來的新高。這一增長幅度為1.61%,也是2013年11月以來的單月最大增幅。
12月9日公佈的11月CPI數據則由升轉降,同比為-0.5%,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創下了2009年11月以來的新低。而就在當年1月,由於豬肉價格的猛漲拉動了食品價格的大幅度攀升,曾導致這一數據猛增至5.4%的驚人水準,達到2011年11月以來的新高。由於當年10月的CPI數據已降至0.5%,估計12月將繼續延續這一勢頭,這將為全年實現3.5%的預定通脹目標提供堅實的基礎。這為確保全國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穩定增長,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提供了重要保障。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年初正當全國人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為實現十三五規劃而全力衝刺之際,卻遭遇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出於人民生命和健康第一的考慮,全國的經濟活動不得不忍痛按下暫停鍵,由此使中國經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今年第一季度GDP下滑了6.8%之多,是1992年開始公佈GDP月度資料以來從未有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