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政協報圖片 |
中評社香港11月13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今年11月12日是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誕辰156周年。令人欣慰的是,當年孫中山先生種種極富前瞻性的建國理想,已陸續變為現實或大大超越當年的設想。
1922年,上海民智書局將孫中山所著《孫文學說》、《實業計劃》和《民權初步》這三本書彙編成《建國方略》公開出版發行,迄今已整整100年了。
就在這部著作問世前夕,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中國共產黨成立後,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努力,建立了新中國;然後又領導中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改革開放建設,帶領中國發生深刻變化,孫中山的建國理想已陸續成為現實。
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前,中國就有諸多仁人志士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方式,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但由於其歷史局限性,他們的這一努力均未能成功,其中的一個重要代表人物就是孫中山。
孫中山一直被譽為“中國革命的先行者。”他主導成立了同盟會,通過發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並出任首任大總統。此後他又殫精竭慮,探索如何推動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並為此不辭辛勞著書立說,其集大成者就是煌煌巨著《建國方略》。
孫中山是在上海莫里哀路(現香山路)上的私人寓所(如今稱“孫中山故居”)中完成這部力作的。據宋慶齡回憶,他此後也就是在其生命的最後時刻,經常在寓所的地板上展開一張碩大的中國地圖,反復研究如何推進其雄心勃勃的基建計劃。但在風雨如晦,國力凋敝的舊中國,實施這一極為宏偉的計劃在當時完全不具備可行性,人們均認為這一計劃根本就是空談,甚至稱其為“孫大炮”,但孫中山卻矢志不渝,還竭盡全力向各資本主義國家兜售這一計劃,希望得到其資金和技術支持。但包括其私人朋友在內的西方各國實業家除了對其努力和精神予以贊許之外,無一例外地表示無能為力,最後孫中山壯志未酬,齎志而歿。在其遺囑中他還如此殷殷囑託:“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