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社評:中美兩國資本市場合作是各取所需
http://www.CRNTT.com   2020-08-14 00:00:53


  中評社北京8月14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8月8日就美國總統金融市場工作組發布《關於保護美國投資者防範中國公司重大風險的報告》回答記者提問,強調“我們始終認為資本市場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加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提升審計師專業操守和執業質量,是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全球證券監管機構的共同責任,必須通過加強跨境監管合作加以落實。”

  這是中國證券監管機構首次公開對美國證券監管機構指責中國概念企業會計監管不力作出正面回應。此前中國證監會有關負責人通過間接的方式,已經表達了中國政府的立場。但是現在看來,美國證券監管機構試圖利用中美兩國在會計監督領域存在的差異,對在美國資本市場掛牌上市的中國概念企業痛下殺手。

  這標誌著美國政府得出結論,中國概念企業對美國已經沒有投資價值,因此,借口中國概念企業在會計監督方面存在嚴重問題,要求在美國資本市場掛牌上市的中國概念企業2020年1月1日前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檢查要求。

  “會計是市場經濟的鎖鑰”。(已故著名會計學家楊時展先生的觀點)但是,會計卻不是國際通用語言。到目前為止,雖然世界各國加強會計領域的交流,但是,各國的會計準則並不相同。換句話說,會計應該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國交流的共同語言。但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由於各國會計制度存在差異,因此,各國在商業交往過程中,面臨“語言”障礙。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引入大量外資。外國投資企業需要編制符合本國法律要求的會計報表,因此,中國為此培養了一大批了解西方國家會計制度的專家,幫助外資企業完善會計制度。外資企業同時按照中國法律編制會計報表和外國法律編制財務報表的作法,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企業中普遍存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最有名的高等院校專門設立國際會計專業,培養通用型的人才。中國會計監管部門也多次與美國證監會和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溝通,希望能在會計領域展開卓有成效的合作。

  對於絕大多數非專業人士而言,可能不了解會計制度不一致所產生的問題。如果各國會計制度不一致,那麼,在編制會計報表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非常大的偏差。美國證監會和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之所以指責中國,就是認為中國在美國上市的企業,採用中國的會計制度,而中國會計制度和美國會計制度完全不同,因此,無論是在會計管理方面還是在財務管理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差異。譬如,西方國家的會計制度中有所謂的“管理會計”,其核心就在於,即使沒有經營業務,固定資產折舊等項內容,也必須納入會計報表之中。通俗地說,管理會計的核心就在於,並不是根據經營活動,而是根據會計主體的資產變動情況,進行會計管理。而這樣的會計制度,必然導致財務報表發生變化,也必然會導致企業的經營收益發生變化。因此,申請在美國掛牌上市中國概念企業,往往採取迂回的方法,一方面在其他國家註冊公司,並且通過“控制協議”,控制在中國的經營活動,另一方面把中國的經營收益納入企業之中作為優良資產,在美國申請掛牌上市。

  這樣做的好處是,中國企業可以借助於公司註冊中心的會計制度,對公司會計業務進行重整,並且以此為基礎,向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申報註冊。這種“協議控制”的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中美兩國會計制度差異所帶來的問題。但由此帶來的更大問題就在於,由於公司的主要經營業務來自於中國,必須接受中國會計法調整,也就是說,無論是中國的稅務機關還是中國的審計機關,都有權對在中國開展經營活動的企業實施有效管理,企業經營者必須按照中國會計法建立會計制度,並在此基礎之上形成自己的財務管理系統。這是在東西方會計制度不同的情況下,為了在美國資本市場籌措資金,在中國資本市場獲取利潤,而採取的一種折衷做法。

  通俗地說,美國投資者之所以購買中國概念企業的股票,是因為投資中國概念企業有利可圖。而中國企業之所以申請在美國掛牌上市,是因為這樣做可以從美國獲取更多的資金。美國投資者希望獲取中國的“消費紅利”,而中國投資者希望獲得美國的資本,擴大自己的市場占有份額。中美兩國這種資本市場上的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目的都是為了借助於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獲取更多的利益。

  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許多電子商務企業,由於在美國掛牌上市,讓美國投資者獲取巨額利益。不僅如此,由於中國的國有商業銀行和中國石油天然氣企業在美國掛牌上市,從而使美國的機構投資者從中獲取巨額利益。這些機構投資者通過投資中國企業,不僅在中國的資本市場站穩腳跟,而且進入中國資產市場甚至中國的商品市場,在中國境內大肆收購,從而使中國一些傳統企業和企業品牌變為美國企業和美國企業的品牌。

  分析中美兩國資本市場發展變化情況,人們就會發現,中國概念企業在美國掛牌上市,客觀上為中美兩國經濟交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美國投資者因為投資中國概念企業獲利豐厚,而中國概念企業因為在美國資本市場掛牌上市而聲名大噪。中國概念企業和美國投資者各得其所。如果不承認這一點,認為中國概念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掛牌上市,導致美國利益受到損害,那麼,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說法。

  中國概念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必須遵守中國的會計法和審計法,必須接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監管。中國證監會明確表示,對於在美國資本市場掛牌上市的中國概念企業,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同樣擁有監管的權利。必要的時候,依照修改後的證券法,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完全可以對在美國掛牌上市的中國企業實施監管。不僅如此,根據中國現行法律規定,中國市場監督管理機構可以對中國概念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經營活動實施監管。也就是說,中國是一個嚴格依法辦事的國家,在美國掛牌上市的中國概念企業在中國不僅要接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監管,同時還要接受中國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管。如果不了解中國的法律制度體系,或者有意貶損中國的法律制度體系,那麼,就會對中國概念企業採取歧視性的政策,這對於中美兩國投資領域的合作極為不利。

  中國會計制度和美國會計制度存在差異,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制度上的差異可以通過溝通加以解決。企業的經營可能存在問題,只要美國證券監管機構嚴格依法辦事,而不是一刀切,對中國在美國掛牌上市中國概念企業實施嚴厲懲罰,那麼,中國政府願意和美國相關機構開展合作,並且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

  坦率地說,為了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許多企業採用迂回的方式,在美國資本市場掛牌上市,按照美國法律規定,這種做法的確需要認真檢討。美國證監會和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對中國一些概念企業作出處罰,只要有明確的法律依據,相信人們能夠接受。但現在的問題是,美國財政部在其網站上公布總統金融市場工作組的有關報告,顯然是以偏概全,是希望對中國概念企業趕盡殺絕。

  中國概念企業當然不能坐以待斃。如果美國聯邦政府的有關政策損害投資者的利益,或者損害企業的利益,那麼,中國概念企業的投資者可以向美國法院起訴。股東訴訟在美國是一個非常完善的訴訟制度,如果中國概念企業沒有維護企業的利益,美國公眾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因為美國的股東代位訴訟同樣十分發達。如果中國概念企業向美國提起訴訟,要求美國政府撤銷有關規定,那麼,中國概念企業可以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中國概念企業的投資者也可以通過訴訟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確保投資者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害。

  筆者始終認為,本屆美國政府來日無多,因此,在處理中美兩國關係問題上有些急不可耐。如果中國概念企業乖乖就範,那麼,美國總統就會變本加厲。反過來,如果中國概念企業提起訴訟,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那麼,訴訟很可能會跨過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這對於維護中國概念企業的合法權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概念企業應當從現在開始做好充分的準備,向美國法院提起訴訟,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自身的利益不受損害。

  中國政府當然可以按照“對等原則”對美國企業作出處罰。但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中國不願意和美國對抗,不願意讓國際社會認為中美兩國“針尖對麥芒”。中國改革開放需要美國資本。中國正採取一切可能採取的措施,吸引外國投資。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可以表達自己的立場,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政府不會採取對應的措施,對美國企業實施處罰。

  中美兩國關係的發展不取決於中國的良好願望,而取決於兩國人民和兩國企業的共同利益。如果美國政府的所作所為,損害美國投資者的利益,那麼,美國投資者會依照美國法律勇敢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中國概念企業必須通過法律途徑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在經營中的確存在問題,違反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的有關規定,違反美國的證券規則,那麼,中國概念企業必須採取措施加以糾正,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贏得美國投資者的信賴。

  美國總統困獸猶鬥,在處理國際事務方面已經亂了章法。中國在處理中美兩國關係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克制和冷靜,使得國際社會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中國正在以嶄新的姿態迎接這場考驗。如果美國不能及時糾正錯誤,不斷地惡化中美兩國關係,破壞美國的市場規則,那麼,相信各國的投資者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一定會重新作出選擇。

  中國概念企業在美國的遭遇,對中國概念企業來說也是一次深刻教育。中國概念企業通過“協議控制”的方式,借助於中國的人口紅利和消費紅利,在中國獲取巨額利益。這種現象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中國概念企業必須充分意識到,利用中國消費者的隱私建立數據庫,利用美國資本市場擴大自己的市場占有份額,這樣的資產經營和資本經營模式難以持續。中國概念企業必須改邪歸正,必須在遵守中美兩國法律的基礎上,通過創新經營模式,提供衍生產品,增加延伸服務,維護中美兩國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到目前為止,一些中國概念企業仍然大量搜集消費者的信息包括消費者的身份證號碼,按照新加坡法律以及歐洲聯盟通用數據法律,這些行為都是被嚴格禁止的。正如中國一些學者所指出的那樣,中國概念企業之所以能在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快速發展,得益於中國在個人隱私保護方面有待進一步完善。如果中國概念企業不改變自己的經營方式,東施效顰,參照美國一些電子商務企業註冊登記辦法,不當收集消費者信息,那麼,總有一天,中國概念企業會付出代價。希望中國概念企業積極探索如何在保護消費者個人隱私的基礎上,建立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務系統,在數據庫經營過程中如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中美兩國資本市場立於不敗之地。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