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當美國國會出台《芯片與現代化法》,試圖重新組建半導體產業鏈,將中國排除在外的時候,中國不是針鋒相對,而是另辟蹊徑,通過追加對傳統芯片製造企業投資不斷滿足市場需要,從而有效地化解了美國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
中國在芯片領域的競爭策略,既傳承了中國傳統的政治智慧,同時又顯示出中國在芯片製造領域強勁的爆發力。
芯片製造進入納米時代,競爭日趨激烈。少數半導體製造企業的芯片加工技術,已經達到3納米級別。正是看到了半導體製造領域的發展趨勢,美國試圖將韓國和中國台灣的半導體製造企業控制起來,以便牢牢地掌握先進芯片製造技術,阻礙其他國家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如果中國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在高端芯片產業領域與美國開展激烈競爭,那麼,中美之間芯片戰爭將不可避免。中國由於缺乏相應的技術積累,有可能會在這場競爭中徹底失敗。
正因為如此,中國採取的策略是廣泛調研市場需求,在充分滿足數字產業發展需要情況下,著力發展傳統的芯片產業,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高端芯片製造,將大量資源用於培育傳統芯片加工製造企業,以滿足中國在數字技術發展過程中對芯片的需求。
首先,中國瞄准市場最需要的14納米加工技術,通過擴大產能,為中國人工智能和無人駕駛汽車企業提供芯片。事實證明,數字經濟時代,14納米芯片需求量大,只要不斷滿足中國市場需求,那麼,中國芯片製造企業就能獲得足夠的利潤。
其次,以中國華為公司為代表的一些通信企業意識到,移動終端設備製造必須使用高端芯片,因為祗有這樣,才能減輕移動終端設備的重量,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然而,他們並不是投入巨額資金製造高端芯片,而是採取特殊製造工藝,將傳統芯片巧妙叠加在一起,形成獨特的知識產權。這樣做既減少了移動終端設備的重量,同時也充分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這種借助於新工藝繞開技術難題的做法,反映出中國通信企業在競爭中已經找到了戰勝對手的不二法門。
第三,中國已經意識到,在傳統矽基芯片製造領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西方國家已經掌握了知識產權。如果在傳統材料基礎之上尋求突破,最終必然會在知識產權的銅墻鐵壁面前受困。
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必須利用新材料,研製出新一代的芯片。中國科研人員已經在碳基之上開發出新的芯片。由於基礎材料發生改變,因此,形成了全新的知識產權體系,中國企業也能重新組建產業鏈。正是依靠材料技術的突破,中國即將打破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的森嚴壁壘,在芯片技術領域開天辟地。
當然,要想在短期內全面取代傳統高端芯片還有很多困難。但是,只要持之以恒,艱苦努力,就一定能實現全面突破。
中國之所以強調公平競爭,反對對抗,反對美國動輒以制裁遏制中國的發展,就是因為美國所謂的競爭不是公平競爭,而是不正當競爭。美國所謂“有規則”的競爭,實際上是美國自定規則,要求其他國家服從。這是美國長期形成霸權心態的表現,同時也是美國遏制中國發展習慣性做法。中國絕對不會按照美國的節奏,跟隨美國的指揮棒轉。中國一定會堅定地按照自己制定的戰略規劃,在科技領域大踏步地前進。
當前中國所面臨的問題是,經濟增長壓力加大,穩定增長成為中國壓倒一切的重要任務。一些地方官員執行中央政策的時候缺乏戰略定力,遇到問題總希望遵從先例,不敢大膽創新,不敢堅持鬥爭,結果導致政策朝令夕改,地方經濟大起大落。
祗有堅持科技創新,選擇正確的技術路線,一條路走到底,中國才能在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下站穩腳跟。堅持鬥爭,敢於鬥爭,不是蠻幹,而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以市場換取時間和空間。
對於美國為首西方國家針對中國挑起的衝突,中國應當從容應對。大勝利需要對手。既然美國把中國視為戰略威脅或者挑戰,中國就應該接受挑戰,以中國特有的智慧和文化積澱,贏得這場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