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長廷9日在綠色和平電台向聽眾說明他的登陸之行成果。(中評社 李文輝攝) |
中評社台北10月11日電(評論員 俞雨霖)謝長廷登陸期間一再提及的兩岸“憲法共識”,近來成為海峽兩岸相關專家學者熱議的話題,謝長廷在北京會見大陸相關人士時,就明確表達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又希望追求兩岸間的“憲法共識”、“憲法各表”的立場,這是否未來能成為民共之間交流的基礎,外界看法分歧。
核心問題當然是,謝長廷不承認“九二共識”,要如何面對“九二共識”的核心精神“一中”原則。如果謝長廷無法處理這個民共交流的要害,那麼謝長廷即使有大羅神仙的本領,也跨不過他期待的實現民共交流的天鏨。
星期二,謝長廷在綠色和平電台的談話,更清楚的闡釋了他的“憲法共識”的構想,就是以“中華民國憲法”為本。謝長廷的說法、用心與背後的思維,對熟悉兩岸關係的學者專家來說,多少可以理解。若我們回頭品味2011年1月15日謝長廷在台灣的一家獨派媒體屬名刊出一篇題為“關於“憲法共識””的文章,外界就可以更深入了解謝長廷的“憲法共識”的內涵。
謝長廷在這篇“關於憲法共識”的文章中,開宗明義提出,“我提出‘憲法共識’”的理論,主要是希望拋磚引玉,讓大家來討論一個能夠兼顧台灣主體性以及兩岸穩健發展的方案,來取代一中,在台灣內部建立‘憲法重疊共識’;對兩岸,則以‘憲法各表’來取代‘一中各表’。現在國共之間所謂的‘九二共識’和‘一中各表’是有爭議的,且變成台灣內部惡鬥的工具。就台灣利益來講,我們應該尋求更大的共識,才不會造成國、共兩黨捨異求同來切割民進黨的窘境。在民進黨否認有‘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表’的情況下,也應提出替代案,因此我提出‘憲法共識’。我認為台灣現在最急迫的應該是台獨派要跟維持現狀派結合,來守護台灣不要被急統,所以對‘中華民國的憲法’,要捨異求同,做為大家認同的基本規範,建立重疊共識,台灣社會才會穩健,團結更多數的民意。再者,未來民進黨縣市首長及公職人員前往中國的情況會愈來愈多,也應有一個依循的底線和說法,而‘憲法’以成為對外彰顯台灣主權性的交流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