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限塑令叫好却不叫座 “扔掉塑料袋”將是持久戰
1、“限塑令”有自相矛盾之處 實施效果恐難如願
“限塑令”文件的全稱是《關于限制生産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出臺這個政策的的初衷與目的無可非議,但日前出臺的解釋性文件,表示蔬果袋有望免費,却讓人不易接受。更有專家提出,基于方便消費者的考慮,收費的塑料袋範圍只應包括有“提手”的購物袋,而超市內部用來稱重的蔬果袋則不應包括在內。這豈非咄咄怪事,也令人稱奇了,原來這塑料袋是否屬于“白色污染”是按樣式分類的?有“提手”的便會造成“白色污染”,沒有“提手”的就環保了;裝蔬菜水果是環保的,裝其他物品就不環保了;方便商家使用塑料袋就是環保的,而方便消費者使用就是不環保的;收費了就環保了,免費的就不環保了。這是什麽標準?這是爲了環保嗎?
要說環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難度,的確令人感到這事不容易。環保要求人人提高認識,做到人人有責。但是政府决策時首先要考慮的應是形成良好的環保氛圍,最大限度便利于民、讓利于民,而非擠壓、削减民衆自由、充分享受生活與消費的便利。而此次的“禁贈令”却是簡單地采取禁止與收費的方式,這落脚點未免偏了。(北京國際在綫網)
目前中國環保方面存在嚴重問題在哪些方面?是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嚴重還是化工廠、造紙廠的化工污染,礦山開采的重金屬染污,汽車的尾氣污染,電子産品廢弃物的污染等工業污染更嚴重呢?治理污染從小事做起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對塑料袋如此興師動衆,而且是以收費來處理顯然是本末倒置。其實目前導致出現環保問題的現象比比皆是,如今的高速公路建設高潮,農村村村通水泥路,大建工業園區,導致更大範圍的生態環境發生改變,有沒有對可能造成的環保問題考慮過?禁了塑料袋則要用紙袋或布袋來替代,在最終環節似乎是環保了,但在製造環節幷不環保,造紙要消耗大量的木材,造紙行業的污染是衆所周知的,布料的情况也是如此,如今不少布料的質地都是化工産品,污染同樣嚴重,處理起來也造成污染。
與其它方面造成的污染相比,塑料袋的污染畢竟是比較輕的,而且治理也顯得容易和可行,只要加大回收力度,完全可以避免和防止産生“白色污染”,而不應當是禁止與收費的方式。(北京人民網)
2、公衆環保意識尚有欠缺 “禁塑令”要打持久戰
“禁塑令”在實施中,難免會遇到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一方面是消費者會因爲剛開始的不適應,忘記自帶購物袋,不得不花錢去繼續消費塑料袋。單獨看一個塑料袋三五角錢,看起來貴,但和購買的物品總值一比,心理會有一種暫時的平衡感,而與方便性相比,很多人也會認爲值。另一方面對于商家來說,從無償提供到有償使用,多了一筆額外收入,就有可能增量使用塑料袋,原先能用一個袋子裝的,現在用兩個給你裝,吃虧的仍是消費者。因此,我認爲,要扔掉塑料袋是一場持久戰。(山東《威海日報》)
更爲重要的是,提高公衆的環保意識才是减少塑料垃圾污染的根本之道。英國《衛報》在報道中國要求停止使用免費塑料袋做法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公衆的環保意識還很薄弱。”如果公衆的環保意識依舊薄弱,“限塑令”恐怕就會和當年限制“一次性筷子”一樣,雷聲大而雨點小。(北京和訊網)
3、塑料袋替代品未有著落 配套措施不可輕忽
據新華網就“限塑令”進行調查,有82.83%的人贊成禁用免費塑料購物袋,但有86.88%的人認爲推行起來有難度。調查中,有68.66%的網民認爲替代品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是禁用免費塑料袋實行難的主要原因,還有57.22%的人認爲政府補貼、在商場超市以及一些公共場所免費發放環保袋是解决這一問題的最好途徑。不少市民在采訪中表示,他們十分關心在禁止使用免費塑料袋之後,如何解决購物的便利性問題。(北京《工人日報》)
許多人認爲在跟塑料袋說“不”的同時,政府和人們還需要做更多的事情。許多人建議最好在想好替代品之後再來禁止使用塑料袋。據估算,中國每年消耗的塑料袋數量約爲500億個。要讓這樣一個龐大的數量呈下降趨勢,業內人士認爲,抑制消費只是可供選擇的途徑之一,根本出路還在于儘快找到傳統塑料的替代品。(新加坡《聯合早報》)
現在,完全可降解的塑料袋,成本比普通塑料袋高出4倍以上,業內人士表示,市場沒有可完全降解的塑料袋就是因爲成本過高而得不到市場的支持。。一家塑料袋生産企業負責人說,“如果沒有比較好的替代産品,塑料袋的禁令有可能在一段時間以後成爲一紙空文。”(浙江《現代金報》) |